一袭黑裙的女主播,放着各种国际大牌包的仓库,挂着“官方正品 销毁处理”的巨大横幅,助播气氛组卖力喊着“最后一天福利,家人们快上车”......近日,奢侈品假货直播间再次在电商平台兴起。
与此前不同,如今的直播间不再需要遮挡大牌logo或使用“暗语”进行介绍,主播明确表示他们发出的都是“官方真品”“可以过检”,在这里可以买到68元的LV包和199元的爱马仕限定版。
话术“眼花缭乱” 商品“跌破底价”
近日,读特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个名为“酷松(花开富贵)”账号的直播间人气不低。一身名牌logo的女主播在逐个展示LV、Dior、Gucci、CHANEL等大牌包包,她身后是巨大的货物仓库,直播话术更是一套接着一套:“全场正品带芯片带证书,官网可查验真伪”“港版进专柜无压力”“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女王百货退回来的尖货,每款只卖一次”......镜头外的几名助播更是随时制造焦虑,大喊着“活动只剩最后10分钟”。
从价格来看,直播间的商品从数十元到300元不等,远远低于大牌动辄上万元的售价。在主播给自己立的人设中,他们是一家“祖传经营箱包服饰,持有‘商品能力鉴定证书’”的实力商家,同时拥有欧美各大商场代理权、始祖鸟东北总代理权等渠道,直播间内时不时还有号称是百货总裁的用户刷“火箭”礼物。
眼花缭乱的话术,低价奢侈品,吸引了大批用户。在直播的四个小时里,平均实时在线人数超3000。而主播的货盘组合也可谓精心设计:有低至9.9元的“迈凯伦官方正品”墨镜、数十元的大包引流跑量,也有相对高单价的“定制款”来拉高成交额。
为规避平台审核机制,直播间全程动态挂着“非卖品”标识。在商品链接则没有实物图,用“惊喜盒子”的画面代替,商品名也简化为“定制款手提扭扭包”,没有标上具体品牌。
为一睹直播间商品的“真容”,记者下单一款价值68元的“LV五彩棋盘格旅行袋”,官网价格26600元。到手后发现实物并不像主播所描述的带logo、芯片和防伪证书,外观与官网图片仅是相似,细看之下有诸多差别,手感也偏硬偏薄。随后,记者进行了退货处理。
直播间下单的68元“LV”。
官网售价26600元。
单个账号直播4场,总销售额超百万元
假货为什么可以在直播间公然售卖?读特新闻记者发现,直播团队已有一套规避审核机制的方法。
比如直播账号没发过一条作品,直播时间多为晚上10点之后,连续播了几晚后就换新号“卷土重来”。此外,直播间每个商品都来自不同店铺。读特新闻记者发现其营业执照所在地来自全国各地,如“重庆涪陵区彬洁枫服装店(个体工商户)”“广州市黄埔区嘉恒贸易商行(个体工商户)”“海口市秀英区樱香凡百货店(个体工商户)”等。
据企查查显示,以上个体工商户的工商信息经营范围主要为服装服饰零售、互联网销售等,并无二手回收类或奢侈品销售类范围。
从事二手奢侈品回收行业的鑫先生(化名)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一些电商平台流通着低于市场回收价的奢侈品包包,基本是假货,“这些线上售假的店铺生命周期为一周,售完就跑,哪怕高额押金也远低于伪奢侈品带来的利润。”
考古加数据显示,6月22日至7月21日,酷松(花开富贵)直播间和其新号,每个账号的总销售额都在100万元至250万元之间,直播场数3-4次。观众里68%为女性,31岁至40岁人群近一半,超七成用户来自二线及以下城市,约五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考古加相关截图。
谁来为消费者“兜底”?
不仅女包,直播售假的风已经刮到了全品类。
读特新闻记者在名为“某轻奢潮牌”的直播间发现,主播手拿“始祖鸟”“FENDI”等品牌服装,以低于百元的价格进行售卖,账号动态中有介绍商品的短视频,标注了“外仓定制”。
对此,相关平台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保护品牌知识产权与打击假货,一直是平台的工作重点。针对消费者关注的“假货问题”,过去一年,平台着重提升主动防控能力,更新迭代监测手段,主动删除涉假商品链接数百万条,清退涉假店铺十几万家。
据了解,直播平台的法律责任主要集中在事前审核与事后处置两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27条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平台需严格核验入驻商家的营业执照、品牌授权文件等资质,对奢侈品等高价值商品还应要求商家提供进货凭证或第三方鉴定报告;同时需保存直播内容、交易记录至少三年,以便纠纷发生时调取证据。若消费者因平台未履行上述义务而受损(如商家使用虚假资质入驻),平台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38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副主任王羲航认为,当前法律在应对直播售假问题时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责任主体界定模糊,商家通过“假执照”“频繁更换店铺”逃避责任,而平台与主播的责任划分不清,导致消费者维权对象不明确;二是消费者举证门槛过高,直播内容易被删除、商品鉴定成本高昂(奢侈品鉴定费用可达数千元),许多消费者因举证困难放弃维权;三是行政处罚力度不足,现有罚款标准远低于售假暴利,违法成本过低。
对此,王羲航指出,建议通过强化平台责任、提高违法成本、简化维权程序,以此有效遏制直播售假乱象。
王羲航认为,平台需建立高效投诉机制,及时处理假货举报并公示结果。若未履行义务致消费者受损,不仅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还可能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包括限期改正、罚款,情节严重者停业整顿,违规记录纳入公共信用系统。例如,对用虚假地址注册的入驻商家未审核,平台可能因重大过失为消费者损失“兜底”。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