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盒马“被入镜”!公共场所直播盛行,你的隐私还在吗?|网事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01-03 18:1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盒马回应:已改善,直播未对着人。

(视频编辑:李旻桦)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盒马超市直播间,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入镜”。对此,盒马方面回应读特新闻记者称,该情况发生于两三个月前,目前已进行改善。然而,据记者观察,多个与“盒马”相关的账号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时,镜头对准门店甜品区,过往顾客的面部清晰可见。

长久以来,公共场所直播边界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法律人士在采访中指出,直播时不应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同时,需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判断直播是否合规。个人有权制止不恰当的直播和短视频拍摄行为,公共场所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平台方都应积极履行职责,保护他人隐私权和肖像权。

顾客在盒马鲜生线下门店购物出现在直播间。图源:“盒马鲜生GO”账号直播间截图

顾客“被入镜”,多个“盒马”相关号在直播

“正在盒马超市购物的顾客,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直播镜头之下?”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偶然间进入盒马直播间,发现直播设备架在某盒马超市甜品区,经过的顾客面部一览无余。

随即,记者以“盒马”为关键词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到多个相关账号。一个名为“盒马鲜生GO”的账号正在盒马门店进行直播。直播镜头确如网友所言,对准该门店甜品区。

该账号主页明确标注,每日直播时间为9时至21时59分。连日来,记者在相应时段内多次观看直播,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门店甜品区的顾客面容,甚至部分顾客与孩子一同“入镜”。特别是在甜品区挑选商品的顾客,由于距离镜头较近,面部表情和挑选商品的动作都被放大,显得格外清晰。

顾客与孩子一同“入镜”。图源:“盒马鲜生GO”账号直播间截图

1月3日中午12点左右,记者注意到有工作人员走入镜头开始介绍商品,过往顾客依然出现在直播中。12时30许,直播告一段落。

此外,该账号主页上的员工详情一栏显示为盒马鲜生(上海品尊国际店)店长。不止如此,记者还发现其他类似直播账号,例如“盒马鲜生直播间(心选)”和“盒马鲜生树树盒”,两个账号主页介绍分别为盒马鲜生(中山石岐万象汇店)店长和盒马鲜生(深圳宝树台店)导购员。

记者注意到,此类账号的直播间都呈现出相似模式:镜头主要对准门店甜品区,且账号注册身份多与门店店长或导购员相关联。

盒马回应:已改善,直播未对着人

为进一步了解门店直播相关情况,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上述门店。盒马鲜生(中山石岐万象汇店)接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门店确实在进行直播活动,并解释了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团购券后,如何根据页面指引选择适用门店。

众多盒马鲜生门店纷纷开展直播活动,是员工自发行为,还是公司统一要求?直播账号由谁来管理和运营?在直播门店内,是否有明确标识告知顾客该区域正在进行直播?1月3日,记者就此采访盒马方面。盒马方面回应称:“这是两三个月前的情况了,现在已进行改善,直播没有对着人进行。”

然而,尽管盒马方面声称直播未对准顾客,但记者在直播间观察发现,顾客的面容仍然清晰可见。对于直播行为是否获得顾客同意等其余问题,盒马方面未作回应。

直播间内出现的在盒马鲜生甜品区挑选商品的顾客。图源:“盒马鲜生GO”账号直播间截图

广东信琅律师事务所国际与新业态法律部主任、执业律师肖小月在采访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法律条款分析称:“在商业环境中,直播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具有公开性和营利性的特点。超市作为服务提供者,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将顾客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

公众场合随地大小“播”,直播边界何在?

不只是超市,机场、医院、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也纷纷成为主播们竞相追逐的直播“背景板”。2024年10月,两起直播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当月,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麻辣烫”在广州白云机场直播。直播过程中,她将镜头对准一对举止亲昵的情侣,更在登机过安检时不顾安保人员提醒,执意继续直播。最终,“麻辣烫”平台账号被封禁、相关作品被清空,其所在公司发布她的道歉视频。

同样是在10月,自称航空测评主播的“小虎行”酒后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进行直播,要求值机柜台一名女性志愿者摘掉口罩,遭到拒绝后对志愿者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反复滋扰。事发后次日,深圳市公安局机场分局通报称,已依法对该主播进行行政拘留处罚。

多起相关事件发生后,网友们提出疑问:“公共场所是否可以进行直播?其边界又该如何界定?”对此,肖小月分析道,根据《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进行直播,首要原则就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此外,判断一场直播是否合规,还需综合考虑多个维度,诸如直播方式是偷拍还是公开进行、拍摄的主要内容是主播自身还是他人、直播的场所和时间是否会对他人生活造成干扰等。

她强调,如果在直播或拍摄短视频时,将镜头对准他人,或引导观众关注特定的个人、群体或事件,这种做法很可能触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和肖像权。

“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入镜’,导致直播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肖小月看来,个人有权制止不恰当的直播和短视频拍摄行为。同时,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也需积极履行职责,禁止随意拍摄。而平台方更应承担责任,对于可能侵犯他人权利的作品,应限制其流量和讨论空间,甚至可不予发布。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