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光明区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暑期研训活动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小学部举行,光明区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吴鹏圣以及800余名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实践——思维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这一主题,通过微讲座、案例展示、专家报告等形式,共同探讨思维型课堂构建与智能时代教学新范式。
专家报告: 学科教育深度反思
广东省特级教师王纯旗在《学科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报告中,以数学教育三大基本问题切入点:为何学?(让孩子更聪明、会思考,强调数学思维价值)如何学?(遵循生活经验走向数学的建模路径,有效发展数学思维)教什么?——(倡导“美丽、好玩、身边、有魂、创意”的五类教学),深刻指出课堂教学需依托新课标,实现从“教知识”“教解题”到培育“会学习”“会解决”能力的本质跨越。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思维课堂的教学四策略:抽象问题具体化(找原型)、复杂问题简单化(抓本质)、枯燥问题生动化(活方法),以情感驱动原理(挑战性任务)点燃学习激情。
微讲座:小学数学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
公明第二小学王辛以《聚焦课标解读教材,赋能课堂提质增效》为主题,结合新版教材两个单元的内容,深入剖析了新教材编排特点与设计意图,为教师精准把握教材提供了清晰指引;光明区同心小学彭艳英副校长以《小学数学教材深度解读的方法与思考》为主题,结合具体案例呈现了小学数学“圈理拎”三步研读法,助力教师高效转化教学资源。
微讲座:“人机协同”教学探究
光明小学副校长周烨以《教学智能体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阐述了教学智能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价值与运用策略,结合实践案例生动呈现了教学智能体在教学设计、课堂深度求索、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的运用;凤凰城实验学校邱思嘉老师以《基于教学智能体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人机协同”实践范式》为主题,结合“为妈妈设计高跟鞋”案例,生动呈现了教学智能体在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范式,为教师的创新运用提供启示。
微讲座:打造基础教育精品课
南方科技大学凤凰城实验学校黄静雯以《从0到1:精品课炼成记》为主题,结合获奖课例“怎么搭得高”,呈现了基础教育精品课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并强调在创作中要融入先进教学理念,通过技术赋能与打造独特亮点增强课例竞争力,呼吁“提前规划,充分准备”;深圳小学光明学校(集团)曙光校区唐黎明主任重点分享了实验精品课的设计与制作。
案例展示:一节课玩一个项目
深圳小学光明学校(集团)曙光校区唐黎明结合“设计校园停车场”“为妈妈设计高跟鞋”“测量橘子表面面积”等案例,阐述了微项目学习设计与实践范式,以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公明第二小学沈玉鑫老师和南方科技大学凤凰城实验学校黄海峰老师,分别以“绘制营救路线图”“设计公平省时的投圈游戏”为案例,通过说课与模拟上课形式,生动呈现微项目学习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样态。
本次研训活动,既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度解码,亦是对未来教学形态的前沿探索,每一位老师都在这场思维的盛宴中收获启迪,积蓄变革课堂的力量。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善学者明,善思者智。以今日之思为起点,坚守育人初心,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行,将培训的智慧火花转化为课堂的生动实践,共同推动光明区小学数学教育向思维更深处漫溯,向创新更高处攀登。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