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者言:加缪哲学思想的两条道路 | 人文天地·新阅读

余中先
07-13 10:28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读懂了《局外人》和《鼠疫》,就是读懂了加缪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

余中先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4月版

《局外人》与《鼠疫》,一前一后,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最著名的两部小说,也是构成加缪存在主义(假如“存在主义”这顶帽子可以让加缪戴上的话)哲学含义最深刻的两部代表性小说。

法国的学者和批评家普遍认为,加缪的作品,按其哲学思想的两条不同道路,可以排列成两个系列:荒诞和反抗。

其一:“荒诞”的思想,在论著《西西弗神话》中得到阐述,在小说《局外人》、剧本《卡利古拉》和《误会》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其二:关于“反抗”的人道主义,则体现在小说《鼠疫》、剧本《戒严》和《正义者》之中,最后在论著《反抗者》中表现得更强烈。

有的学者干脆就以“西西弗神话”和“普罗米修斯神话”来概括这两个系列。

由此,我们可以说,读懂了《局外人》和《鼠疫》,就是读懂了加缪。而如果读通了《局外人》和《鼠疫》,差不多也就把加缪的作品都打通了。

《局外人》据说写于1940年的5月间,那正是德国人入侵巴黎的前夕,加缪当时才不到27岁。它与《西西弗神话》同时发表于1942年,是年加缪29岁。《鼠疫》写于《局外人》的同时期,但一直到1947年才最终出版,是年加缪34岁。后来,1957年,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短短几年后,1960年,一场车祸夺走了加缪的生命,他只活了不到47岁。

很显然,这是一个年轻的作家,成名早,离世也早。

只是,他的作品流传了下来,当然,那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的作品。但,那已经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了。

《局外人》和《鼠疫》的确配得上“经典”一词。在加缪笔下,人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荒诞的世界,无论是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局外人》),还是在奥兰(《鼠疫》),无论是在高加索的山上(《西西弗神话》),还是在古罗马的皇宫(《卡利古拉》),无论是在西班牙的加的斯(《戒严》),还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小村庄(《误会》),甚或是在沙皇时代的莫斯科(《正义者》),人们都需要正视这世界的莫名的荒诞。

但是,在加缪的笔下,总是会有人站出来,不甘心忍受这荒诞的世界的羁绊,而要担起责任,起而反抗,无论是里厄医生及其朋友们,还是他们的西班牙同行迪埃戈,无论是遭受诸神永恒惩罚的西西弗,还是参加革命行动的卡利亚耶夫,他们都在反抗,而且,在反抗中见到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享受到了明媚的阳光……

他们,反抗的人们,应该是幸福的。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余中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