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智慧双引擎”驱动民意速落地

07-11 07:41
摘要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李雷新/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福城街道数字治理指挥中心。

记者获悉,面对基层治理中群众诉求分类粗放、处置效率低等痛点,福城街道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数字治理专班自主研发“民意速办AI处置员”与“案件分类助手”,构建“知识库+AI模型”双轮驱动模式,实现工单处理时效提升67%、分类准确率达92%,为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提供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样本。

破局之路 

“智慧双引擎”重构治理逻辑

“以前处理一个欠薪纠纷,光是分拣案件就要花很长时间。”福城街道劳动办工作人员李芳的感慨,一语道出基层治理的普遍困境。

此前,街道年均处理群众诉求超2万件,但传统人工分拣模式存在三个短板:分类粗放,案件仅分3至5类,复合诉求易被误判;效率低下,查阅历史案例、匹配处置流程耗时耗力;协同困难,跨部门案件需多次转办,群众“反复跑”,基层工作人员大量精力耗在流程性事务上,真正用于解决问题的时间非常有限。

2024年起,福城街道投入数字治理专项资金,联合技术团队开发AI赋能系统,以“技术换时间、数据换效能”为核心,打造两大核心工具,形成“智慧双引擎”。

其中,“民意速办AI处置员”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智能指引”,完成知识库筑基,梳理2024年以来2.3万件典型案例,构建8个一级分类、70个三级分类的全维度知识体系,覆盖城市管理、劳资纠纷、气象灾害防治等12大民生领域。在输入诉求关键词后,AI自动生成处置流程、法律条文、协商话术模板。工单平均处理时长从72小时压缩至24小时,新入职人员培训周期缩短75%。

而“案件分类助手”实现了从“人工判断”到“精准识别”的转变,基于去年的万件级案件数据,构建含12个一级分类、254个三级分类的智能识别体系,可精准标注“劳资纠纷-欠薪-群体性事件”等复杂诉求。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拆分复合诉求,生成子分类建议并推送至多部门协同处理。通过“处置结果-群众反馈”双闭环机制,持续修正模型偏差,分类准确率从85%提升至92%。跨部门案件协同效率提升60%,重复投诉率下降22%。

实战检验 

从“个案突破”到“系统提效”

今年2月,街道辖区一工业园区30余名工人反映欠薪问题。AI系统3分钟内完成分类并推送至劳动办,同步生成调解方案。工作人员依据AI指引,协调企业、银行启动应急资金,48小时内完成工资发放,避免矛盾激化。

今年5月,居民投诉新和社区某餐馆“夜间噪声+油烟污染”。AI系统自动拆分诉求,推送至城管、环保部门协同处置。餐馆在5日内完成降噪改造、油烟净化设备升级,居民满意度达100%。

“现在处理案件,就像有了‘智能军师’。”福民社区网格员老张感慨,“AI负责‘跑数据’,我们负责‘跑人心’。”“AI处置员”上线运行以来,基层治理效率大幅提升,AI系统日均调用超50次,累计处理案件1.2万件,分类效率提升80%;工单答复满意度从82%提升至97%,重复投诉率下降22%;基层干部从“流程工”转变为“问题解决者”,有更多精力投入走访调研、政策宣传。

福城街道坚持技术赋能需“问题导向”,紧扣基层痛点开发功能,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数据治理始终坚持“持续迭代”,通过“处置-反馈-优化”闭环,确保模型适应性;人机协同重“角色互补”,AI处理流程性事务,人员聚焦复杂问题,实现“1+1>2”。

“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用机器替代人,而是用技术放大人的价值。”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拓展AI在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让“智慧双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全域升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