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数字防汛上演“速度与智慧”

宝安湾
06-23 07:36
摘要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李雷新/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福城街道网格员根据“AI处置员”系统预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近期,受台风“蝴蝶”影响,深圳迎来今年首个降雨集中期,一场防汛“黑科技”之战在福城街道悄然打响。福城街道依托数字治理专班自主研发的“AI处置员”系统化身超级英雄,提前锁定内涝风险点,把过往2小时才能处理完的应急工单,“压缩”至20分钟。在与风雨的较量中,它凭借超强的“数字大脑”,高效调度排水设备,为辖区居民撑起一把科技“保护伞”。

构建智能处置体系

打造防灾减灾“最强大脑”

福城街道“AI处置员”系统由DeepSeek大模型与本地化知识库构成,整合气象预警、物联感知、历史灾情等多元数据,形成 “数据汇集-分析研判-方案生成-效能优化”的闭环体系。系统知识库涵盖辖区高频诉求案例、气象防御指南等内容,通过机器学习持续迭代升级。

“系统就像一位24小时在线的‘智能参谋’。”福城街道数字治理专班负责人刘督介绍,当台风预警发布时,“AI处置员”能快速调取辖区地形、建筑分布等数据,精准标记丹坑北村等易涝区域,并自动生成排水调度、人员疏散等预案。在应对今年台风“蝴蝶”过程中,系统累计处理工单效率提升6倍,响应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20分钟。

实战检验显成效

治理效能实现大幅跃升

在福城街道丹湖社区丹坑北村,网格员根据系统预警提前设置警示标志,调配设备预排水,成功避免内涝发生。数据显示,标准化处置流程使工作差错率下降60%,30%的应急人力得以释放。在6月17日福前路段积水事件中,被解放的人力迅速到场处置,同步向周边32家商户推送防汛提醒,实现基层防汛“效率+温度”双提升。

“以前处理积水要反复协调部门查资料,现在系统直接给出方案。”一线网格员表示,系统已成为应对高频次气象灾害的得力助手。

人机协同新模式

为城市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福城街道创新采用“AI辅助+人工决策”模式。“AI处置员”负责信息分类、方案推荐等基础工作,复杂场景则由人工优化。在茜坑社区小型水库险情处置中,工作人员结合系统建议调整疏散路线,增派巡查力量,最终化解危机。

“技术赋能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让专业的人更专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的基层智慧治理经验。目前,系统正迭代升级为“城市安全智能体”,探索特大城市“平急两用”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超大城市基层防灾减灾提供“深圳样本”。

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福城街道的实践折射出数字技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当AI成为防灾减灾的“数字哨兵”,不仅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更推动基层治理向精准化、智能化跃迁,为韧性城市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