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关注:深圳灵巧手里的创新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11-15 22:46
摘要

《新闻联播》系列报道【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正式开栏,开篇报道深圳!

《新闻联播》系列报道【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今日(11月15日)正式开栏,开篇报道深圳!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何俊儒前往深圳南山区机器人企业,探访年轻创造者如何突破触觉传感器“卡脖子”技术,让机器人灵巧手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

今日《新闻联播》播出的《【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灵巧手里的创新密码》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圳南山,机器人灵巧手5年间,打破触觉传感器“卡脖子”壁垒,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创造者,正全力让这双中国创造的智能之手搭载到更多机器人上。来看今天的一线见闻。

当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这家机器人企业时,实验室正在开展机器人灵巧手的基础技能培训,这里正在模拟一个快递分拣的场景,那此时呢,机器人正在训练它抓取包裹的力度。那我们可以看一下啊这个包裹上面呢其实是有一些抓痕,那这就是它的训练痕迹,现在这个机器人是正在学习怎么去掌控自己的手劲。

实验室另一角,新一代灵巧手已能熟练完成拧灯泡等精细任务,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指间数千个传感单元的协同发力。控制算法工程师苏高正:”一只灵巧手的话是搭载了1140个传感单元,可以感知到十五维度的信息。“工程师告诉记者,让机械手拥有触觉是实现精准操作的关键,这双能感知温度、湿度、材质乃至力的方向的灵巧手,凝聚着团队5年的死磕与坚守。

5年前,触觉传感器还是国内技术无人区,作为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曾是“卡脖子”难题,单片零售价一度超10万元。为突破瓶颈,十四五期间,国家围绕多模态感知、仿生执行器等关键技术攻关,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还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投入超30亿元专项,支持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撑,企业得以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如今这项技术实现百分百国产化,价格降至199元起。5年前买一片传感器的钱,如今能装备一套灵巧手。

公司联合创始人聂相如:“十四五期间我们公司就只做了一件事情,不断的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其实感知能力是制约具身智能落地最大的一个瓶颈,我们是希望去做一些困难而正确的事情。”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公司原有的休闲午餐咖啡角如今已成跨部门协作的脑力激荡区,遇到技术难题时,年轻的工程师们就会聚在这里合力攻坚。记者:”那咱们都是学什么专业的?“(技术人员)”我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机器人工程““我本科学的是机械”。别看这些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如今他们都已成为行业里的行家里手,面对镜头从容自信。技术人员余铭锋:“肯定是会有非常大的自豪感。”技术人员彭翔宇:“就是我们每天都在采集新的数据,然后去迭代训练它的模型,让他掌握新的本领。”记者:“相当于是你们在手把手的教他成长是吗?”技术人员彭翔宇:“对对对他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每天在学习新的技能。”

从几个人的初创团队到如今超600人规模,从技术空白到定义行业标准,灵巧手的成长轨迹正是这群年轻人的奋斗缩影。目前他们的产品已服务上千家企业,远销欧美,覆盖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医疗康养等多个领域。

公司联合创始人聂相如:“十五五规划建议大力发展具身智能,而我们作为机器人企业,面临这样的机遇是实在是非常的激动,那么我们希望在未来5年去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这家企业的创新突围并非个例。如今在深圳,完备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已然成型,上下楼及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十四五期间,深圳机器人累计专利申请量达7.8万件,居全国首位,人形机器人企业国产化率超90%。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科技重大专项处副处长李坊标:“我们的产业集群加速了成型,在这个关键核心零部件啊、包括算法呀、大模型都可以自主可控,未来我们将打造一个机器人街区,还有一些联合实验室等等,到2027年估值百亿的企业达到10家。”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