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郭丽英家庭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郭丽英个人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所在街道——莲花街道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过去,郭丽英的抗癌英雄形象被大家所熟知,但这一次,晶报记者深入采访,郭丽英的丈夫刘秀夫也从幕后走到台前,讲述了他们24年来相互扶持、携手并进的爱心故事。
▲郭丽英 深圳市凤凰涅槃艺术团团长,曾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2019“中国好人榜”人物;2025年5月,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抗癌24年,离不开丈夫的悉心照顾
郭丽英和刘秀夫两人原来都在哈尔滨当医生,刘秀夫于1997年先到深圳,郭丽英两年后也随之调来,夫妻俩都在深圳市福利中心工作。
郭丽英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工作中特别积极主动,总想用拼搏来回报特区对她的信任。2001年,郭丽英被查出了乳腺癌晚期,这如同晴天霹雳,对她打击很大。在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头发一把把地掉,她感觉活着的意义不大,曾经有了轻生的念头。作为丈夫,刘秀夫对妻子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平常,郭丽英就诊回来都是由刘秀夫背着上七楼的家里,两个女儿在后面帮扶。有一次回家后,刘秀夫把两个女儿叫到跟前,叮嘱她们尽量不离开妈妈身边,多与妈妈聊天。正是在丈夫和女儿的帮助下,郭丽英逐渐走出了阴影,慢慢熬过了患癌后的前五年——五年,对一名癌症病人来说就是一道坎。那年“五岁生日”,刘秀夫和郭丽英邀请了亲戚朋友,还有手术的医生夫妇、化疗医生夫妇,在一家东北饭店举办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会”,郭丽英夫妇打扮得很时髦,深情款款地合唱起了《牵手》。“说想死,其实还是害怕死,不想死,我有一千个不舍,一万个不舍,第一个不舍的是丈夫,第二个不舍的是两个孩子。”
就这样,郭丽英的抗癌之路走过了五年、十年、十五年,到现在都二十四年了。“我都是这样五年五年地给自己一个规划,从来不会买五年、十年后的衣服,因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那一天。我活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郭丽英与丈夫、女儿、外孙合影。
为了一个承诺,成立凤凰涅槃艺术团
2006年,郭丽英受邀参加一个“全国首届癌症康复者文艺汇演”的演出。主办方邀请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爱心大使”丛飞,由于丛飞患病嗓子不行,唱不了歌,让副团长郭丽英拉小提琴伴奏。郭丽英从小就开始学小提琴,师从日本军乐团小提琴首席佐藤老师。
在那次演出中,郭丽英拉小提琴伴奏,丛飞现场演哑剧《生命恋歌》。歌词是郭丽英写的,刘秀夫帮助润色。
丛飞走后,给郭丽英留下一本他的书,还有一个丛飞的义工号以及一个光盘。丛飞临走前,郭丽英对他说:“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孩子放心,我一定把艺术团办起来。”正是为了这样一个承诺,郭丽英这位从来没有做过管理的人开始自任团长,成立了深圳市凤凰涅槃艺术团,通过艺术表演来鼓励更多癌症患者树立起战胜癌症的勇气。
万事开头难,这十多年来,郭丽英到医院一个个去找癌症团友,从最初的五个、八个,到最后一个团队,有喜欢唱歌的,有喜欢跳舞的,把他们组织起来定期进行排练。郭丽英当团长,负责掌控大局,后面的撰稿、组织、协调都交给了丈夫刘秀夫还自掏腰包给团友们买盒饭、发盒饭。
每一场演出结束后,都是丈夫刘秀夫开着一辆比亚迪手动档的汽车过来拉舞台道具。别看这车小,但所有的演出道具全都能装完。有一次,演出所用的“生命之歌”四个铁丝吊字从舞台上掉下来把车砸坏了,刘秀夫还得自己掏钱去修。
“别看我得了癌症,但是我没被家人抛弃,我感觉特别幸福。我对女儿都没有对团友们贴心,从上大学、找工作到结婚,两个孩子很懂事,都不用让我操心。”郭丽英说。
▲郭丽英与丈夫刘秀夫。
丈夫也患癌,夫妇俩相互搀扶前行
郭丽英在化疗时,丈夫刘秀夫对她不离不弃。当时,刘秀夫对郭丽英说,咱们一家四口人缺一不可,你放心,咱们这房子可以不装修,毛坯房搬进来就行,把所有的钱都支出来为你治病。等郭丽英病情稳定后,刘秀夫退休了又被返聘,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回来给郭丽英写出席活动的串词。
如今,刘秀夫得了胃癌,郭丽英的整个天都塌了。“当他得病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家的支柱倒了,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崩溃了。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不知道,为了我们这个艺术团挺拼的。我们这个艺术团没有造血功能,大家都是癌病患者,我们不能收会费,大家上午和下午排练,中午只能吃盒饭。”好多团友都跟郭丽英说,“郭姐,我们就买最便宜的盒饭,能吃饱就行了。”
郭丽英坦言,艺术团需要刘秀夫,就是因为她没有钱请不起人。刘秀夫高度近视,一个眼镜一千多度,写串词、写诗、挑照片都是他的活,有时候还兼团里的大夫,免费为团友看病。如今,他自己得了胃癌,没办法继续帮她了,后来小女儿大学毕业回到深圳,接过了团里的很多活,郭丽英才能腾出手来照顾丈夫。
“他的胃整个切除了,医生把食道和肠连在一起,这叫吻合口。一天要吃七顿,都是汤汤水水,开始时连喝水都堵。大家都知道食管多薄,肠道多薄,这个吻合口既不能让它受损,也不能堵住,不能吃干的,还得够营养。我就把他当婴儿养,从喝水、喝牛奶、喝营养液、喝米糊开始,到吃大米饭。现在你知道他能吃多少东西吗?他能吃十五个东北大饺子!”郭丽英说,“我不敢让他多吃,我说,来日方长,慢慢吃,只要我活着你就有得吃!”
为了分散丈夫的注意力,郭丽英教大外甥女拉小提琴,最开始给她买的是一把儿童小提琴,没想到她悟性好,很有天赋,小学一年级就考上了深圳大剧院青少年少儿交响乐团,今年才九岁,已经在大剧院参加演出十多次了。看着外甥女拉小提琴取得的进步,郭丽英一家子都很快乐、开心。
丈夫刘秀夫经过化疗曾经瘦得皮包骨头,经过郭丽英的精心照料,他现在营养跟上后又长回来了,现在能吃正常饭菜,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作为癌症病人,刘秀夫在妻子的照顾下熬过了第一个“五年”的坎,夫妻俩的生活重回正轨。
“我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我得病了他从没放弃我,照顾了我十多年,现在他的后半生我来照顾。他比我大一岁,我们俩现在是互相搀扶着往前走。我要先走了,他也可怜,同理,他要先走了,我也可怜。最重要的是,我这个艺术团能走到今天,没有他肯定不行,因为我文笔不行,他的文笔比我强多了。”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