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美国,做好版权登记有什么好处?如何申请?| 律师大V说

读特客户端综合
07-09 18:09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加速,知识产权的跨境保护成为关键议题。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加速,知识产权的跨境保护成为关键议题。尽管《伯尔尼公约》确立了作品版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仅依据《伯尔尼公约》主张跨国版权保护,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各国版权法存在不同的特殊制度设计,使版权登记成为跨境主张权利的重要环节。

在美国,即便作品在中国受到版权保护,若未在当地进行版权登记,仍可能被排除在部分权利救济措施之外,从而对企业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对于出海美国的企业而言,做好版权登记工作至关重要。

本期《律师大V说》邀请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曾语嫣律师,以美国版权法为例,为读者分析美国版权登记对企业出海美国的实际价值,并提供实务操作指引。


版权登记是跨国维权的关键保障


作为著作权领域的基本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在其第五条约定:“1.就享有本公约保护的作品而论,作者在作品起源国以外的本同盟成员国中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给予和今后可能给予其国民的权利,以及本公约特别授予的权利。2.享有和行使这些权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也不论作品起源国是否存在保护。”该约定确定了作品版权保护的两个基本原则:自动保护原则、国民待遇原则。

自动保护原则,指不同于商标、专利等其他知识产权,就版权而言,当作者自完成作品创作时,即自动享有对该作品的版权,而无需办理注册、登记或公告等手续。国民待遇原则,指作者在该公约成员国内均享有对作品的版权。

如今,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为《伯尔尼公约》成员国,若作者在某一成员国(如中国)首次完成作品创作,按照该公约约定,作者无需进行版权登记,即享有对作品版权,并且在其他成员国(如美国)国内,该作品同样受到版权保护。

纵然,这两大原则,极大降低了跨国版权保护的形式门槛,但在实践中,仅依据《伯尔尼公约》主张跨国版权保护,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比如,跨国电商平台(如亚马逊)在受理版权投诉时,通常要求提供版权登记证书作为权利证明,而尚未申请版权登记的作品,无法得到快速的权利救济。

并且,由于《伯尔尼公约》并未统一成员国对版权侵权的救济标准,即使版权在他国受到保护,也可能会因为未申请登记,而被排除在某些权利救济措施之外,美国版权制度即是如此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美国申请版权登记有什么优势?

(一)版权保护期限长

美国版权法第302条规定,对于1978年1月1日及以后创作的作品,除法律另有规定,其版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作者去世后70年。对于匿名作品(anonymous work)、假名作品(pseudonymous work)或雇佣作品(work made for hire),版权的保护期为自作品首次发表当年起持续95年或自作品创作当年起持续120年(以较早到期的为准)。

显然,相较于我国的50年保护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23条,自然人作品的诸多财产性权利(如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美国作品的版权保护期限更长。

(二)快速跨境维权

首先,包括亚马逊在内的众多国际平台会要求,在发起侵权投诉时,需要提供被侵权IP的具体信息(比如登记编号)。若作品已完成版权登记、拥有登记编号,可以有效提高维权速度。

其次,如前所述,美国海关可依据登记证书,拦截侵权货物流通,该措施对盗版产品供应链有极大的威慑作用。

并且,当侵权行为发生时,依照相关法律条款,法院可授予其认为合理的临时或最终禁令,以防止或限制侵犯版权的行为(美国版权法第502条),而根据相关判例,案件存在胜诉的可能性(whether the plaintiff is likely to succeed on the merits),为禁令申请的条件之一。当作品完成版权登记,版权登记证书构成版权有效的初步证据,权利人也能更好地申请法院禁令,以快速维权。

(三)高额赔偿

如前所述,对于已登记的作品,法定赔偿数额最高可达15万美元/件,高额的赔偿金规定可有效保护权利人的作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美国版权法下

对版权登记作品有哪些权利保护?

(一)诉讼门槛

美国版权法第411条规定:

“Except for an action brought for a viol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author under section 106A(a), and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subsection (b), no civil action for infringement of the copyright in any United States work shall be instituted until preregistration or registration of the copyright claim has been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title.”

即,遵守第(b)款规定的前提下,针对美国作品版权的侵权民事诉讼,需在完成版权预登记(preregistration)或正式登记(registration)后方可提起,若作品未进行版权登记/预登记,权利人所能通过诉讼主张的权利很大程度局限在署名权等作者权利,而无法针对作品侵权提起诉讼。

不过,该规定并未要求起诉前作品登记必须成功。依据第411条规定,若登记申请已经以合理的形式提交,但被版权局拒绝,申请人仍有权利起诉(在此情况下,需满足向版权局送达诉讼通知及起诉状副本等要求)。但无论如何,办理登记是通过诉讼有效保护作品版权所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法定赔偿及律师费请求权

美国版权法下,版权侵权赔偿一般包括两类:版权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及侵权人额外获利;法定赔偿美国版权法第504条规定,在最终判决作出前的任何时间,权利人可以选择适用法定赔偿。一件作品的法定赔偿通常在750美元-3万美元区间,由法院公平裁量,特殊情况下(如侵权行为系故意实施),法院可行使自由裁量权,将法定赔偿金额提高至15万美元。

而作品是否办理登记、何时办理登记,将直接影响作品侵权是否适用法定赔偿,同时也会决定权利人是否可以追偿维权成本。美国版权法第412条规定,除几类例外情形,在诉讼中若涉及下列侵权行为,不得判令法定赔偿或律师费:(1)对于未发表的作品,侵权行为发生在作品登记生效日前;(2)对于已发表的作品,侵权行为发生在作品首次发表后,登记生效日前(除非该登记在作品首次发表后的3个月内完成)。若作品未能及时完成登记,但在侵权行为开始前已经完成预登记,登记生效日不晚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3个月内或版权所有人知悉侵权行为后的1个月内(以较早的为准),相关诉讼也可以适用法定赔偿及律师费规定。

可见,作品不仅需要办理版权登记,还需要及时登记(至少要进行预登记),否则将直接影响诉讼实体权利。

(三)初步举证

美国版权法第410条第(c)款规定,在作品首次发表前或首次发表后五年内完成的版权登记,其登记证书在司法程序中应构成以下事项的初步证据(prima facie evidence):版权的有效性;证书中所述事实的真实性。

版权登记证书所载事实通常包括作品创作时间、权利人等作品信息,在司法程序中,拥有登记证书,更有利于权利人对权利基础进行快速举证。

(四)进口保护

版权登记是作品获得美国海关进口保护的前提。根据《联邦法规》以及海关相关规定,权利人完成作品版权登记后,可向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申请备案,备案后的作品可以受到进口保护,如海关会对侵权作品进行扣留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何申请美国版权登记

首先,在申请版权登记前,可以先做好以下工作:(1)作品类型甄别,区分文字、美术、软件代码等作品类别,确定适用标准、是否需要预登记;(2)权属链梳理,确定明确的权属链并准备对应文件。

其次,版权登记申请可通过线上或线下两个途径,其中,有部分作品必须申请线上登记(如期刊投稿、照片的集体登记),亦有部分作品必须申请线下登记(如船体设计)。对此,美国版权局官方网站均提供了相应指导。

以线上申请登记为例,常规步骤如下:

(1)登录美国版权局电子系统(Electronic Copyright Office)创建账户;

(2)根据作品类型,填写对应申请表;

(3)缴纳申请费(费用视申请类别而定,线上单次申请通常为45美元);

(4)上传或邮寄作品副本(对于部分作品,需提供“最佳版本”(best edition));

(5)等待版权局审查,予以作品登记(平均处理时间约2个月)。作品登记生效日为版权局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表、作品副本及申请费当日。

此外,若申请人有紧急需求(如涉及诉讼、涉及海关事务等),可以向版权局申请加急处理(special handling)。申请加急处理,需要提供签字声明,说明加急理由。加急处理登记申请的费用为每申请800美元。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需求增加,跨境权利保护愈发重要。对于版权而言,仅依据国际公约并无法获得充分保护,企业需结合境外法律,及时申请版权登记,建立有针对性的版权保护体系。在美国申请作品版权登记,不仅是在当地提起侵权诉讼、获取法定赔偿、获得海关保护等权限的必要条件,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跨境维权效率、增强作品保护力度,对出海企业应对众多侵权纠纷,保护作品版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系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曾语嫣律师

(原标题:《良马观花 | 企业IP出海:简析美国版权登记的必要性》,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

综合 陈丽玲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