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陈欣 通讯员 舒昊 吕珍珍 刘利 文/图
发动全体定格化服务人员下社区、入楼栋,敲门摸情况、查隐患、解纠纷、询困难、强服务……
自2024年5月起,龙华街道在深化定格化服务机制基础上,全面推行“定格+敲‘门’行动”,全面提升辖区安全管理、纠纷调解、关心关爱水平,切实走到居民身边化解“急难愁盼”民生问题。
定格化服务人员敲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从“探索”到“体系”,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年来,龙华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定格化服务”模式,创新开展“定格+敲‘门’行动”,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进社区、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定格化人员在路边开展反诈宣传。
该街道将13个社区细分为87个片区、627个网格、1847个楼栋格,并结合社区治理实际和资源需求,推动13个社区分别与13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33个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强化工作联动,壮大服务力量。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片区(街区)-网格-楼栋格”六级联动工作体系,有力推动传统“条”上的资源、服务、管理向“块”上集中。开展“支部联片、党员入格”工作,推动辖区286个党支部和2677名居民、企业党员“联片入格”,切实发挥辖区党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居民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党员入片入格、就近就便服务居民。同时,街道组织全体机关下沉人员每周至少2次主动到社区开展“定格+敲‘门’行动”,分时段、分批次对辖区网格、楼栋格开展集中排查,全面摸清社会面基础数据,及时掌握居民困难诉求,严密排查辖区风险隐患,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实现“信息全掌握、诉求全受理、隐患全排查、宣传全覆盖”。
从“精治”到“善治”,行走格内一线解难题
龙华街道紧抓重点任务,凝聚定格化全员力量,合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善治工作,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方面,挂点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带领片长、网格长、楼栋格长常态化到相应片区、网格、楼栋格巡查走访,合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等,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闭环协调处置,并发动热心商家、居民共同参与、共筑防线,已累计发现并跟进整改隐患3.31万余处,开展消防演练、入户宣传、安全知识宣讲等活动425场。同时强化源头治理,联合公安开展自主申报义务人专项核查233次,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344次,动态消除风险隐患。
定格化服务人员协助检查沿街商铺消防设施。
另一方面,用好1个“张书政调解工作室”+“N”个志愿调解队+“M”个亲邻调解屋,把大量矛盾纠纷吸附在片区、调解在格内,今年以来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215宗,推动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好转。深化“张书政调解工作室”经验做法,指导社区打造“阿典夜茶”工作室、“法律明白人”先锋服务小分队等,挖掘王灵典等社区金牌调解员,通过“喝茶解纠纷”“夜访夜谈”等方式,累计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居民服务需求140余宗,群众满意度达100%。
从“有形”到“有效”,实现群众服务零距离
龙华街道将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开展“定格+敲‘门’行动”工作相结合,用真心传递温暖,用行动点亮希望,将关怀送到每一位居民身边。
一方面,持续深化亲邻社区建设,创新利用小区、城中村边角空间开展“亲邻”微改造,打造清湖亲工营地、松和邻里庭院、油松半亩花田等“微阵地”,为居民提供集议事、休闲、学习、交友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建共享平台。推出景新夜课、微光小店、共享厨房等亲邻服务品牌,丰富邻里服务供给,并带动和激励辖区居民加入“邻里帮”“银龄”“玉翠青”“心向联”等亲邻服务队,营造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定格化服务人员在松和邻里庭院组织开展亲邻活动。
另一方面,切实做好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推动322名党员与966名困难群众结对,25年至今累计走访联系群众363户、认领群众微心愿123件、办理民生实事74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按照“定期走访、每日联系、团队帮扶、一帮到底”的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摸排辖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330余名困难人员,组织片长、楼栋格长定点联系,主动链接资源给予帮助,逐步成为居民信得过、靠得住的身边人。持续深化“1+1+N”社会组织综合救助体系,发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格内困难群体救助工作,救助来深建设者127人次,帮助18名困境人员返乡。
“定格+敲‘门’行动”的开展,让龙华街道基层治理更加精细精准,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龙华街道将继续深化这一行动,不断探索创新,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