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雷钦健/文 陈建华 蔡维泽/图
今年来,龙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工作部署,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以头号力度指导推动各街道实施“一社区一特色”行动,全面加快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案例,努力在推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龙华样板”。
大和社区
“本土化”社会自组织蓬勃成长
大和村社会自组织开设公益课堂。
观湖街道大和社区以大和社工村为试点,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党建引领社工赋能五社联动基层治理“龙华样本”,在这里,居民成为治理主角的图景正在展开。
在社区党委引领下,“居民议事会”“书记茶话会”让民意畅通无阻。益群社、益学社等9家“本土化”社会自组织蓬勃成长,为孩子们开设古筝、国学等公益课堂;退休干部、全职妈妈等265名志愿者组成了互助服务队。社区还联合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开办同兴食堂,通过“公益捐赠+志愿运营”的创新模式,每日供应100份素食午餐,优先服务孤寡老人。
“大和社工村将治理难点变为网红打卡点,带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现在已成为国内高校社工专业研学地和港澳中学生研学打卡地。”益学社负责人刘华表示。
红山社区
“共理”模式撬动社会资源,激活治理潜能
红山社区招募“共理人”。
民治街道红山社区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探索“党建引领 红山共理”新路径。社区党委通过“线上招募+线下活动”双轨并进,像磁石般吸引了300多位热心居民加入“共理人”行列。退役军人王先生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免费维修点,286件旧家电在他巧手下“重获新生”;50名“小小共理人”以纯净的“一米视角”行走在6979商圈,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书店开门晚点”“多装游乐设施”“好热,多装空调”等建议,成为商圈升级的珍贵“金点子”。
“‘红山共理’模式,核心就是撬动沉睡的社会资源,激活多元主体的治理潜能,让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热心居民共同奏响‘党建引领红、商圈生意红、居民日子红’的‘红山·红’善治强音!”民治街道工作人员杨丹婷表示。
向联社区
多方协同,共商共议破解治理困局
居民打卡墩背小院多彩墙绘。
龙华街道向联社区“墩背小院”通过“协商共治+文化赋能”创新模式完成焕新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据了解,墩背小院曾是一块闲置荒地,存在资源分散、管理缺位、卫生环境不佳等问题,对此,向联社区党委牵头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定期组织墩背股份合作公司、居委会等多元主体,围绕“墩背小院阵地建设”核心议题深入研讨。社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墩背小院风貌提升墙绘工作,通过空间重塑,共建共享构筑人文地标,超1000平方米社区墙面彩绘出圈成网红打卡点。
“村里的烟火气变成了墙绘的主题,也改变着邻里的温度。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皱纹都闪烁着光。”带领上百名志愿者完成墩背小院墙绘的美术老师罗常谨说。
水围社区
拓展自然空间,满足儿童探索欲望
水围社区构建儿童成长空间。
大浪街道水围新村,色彩明快的“鱼群”和“海龟”跃然于斑马线上,为孩子们指引出安全的“儿童友好步道”;红色长廊,让孩子在玩的时候也能接触到英雄故事,还可以给英雄写信;“跳房子”方格间,孩子们在欢笑游戏。
大浪街道工作人员黄夏笛向记者介绍,水围新村将自然元素融入规划蓝图,在“榕树岛”打造“自然科普馆”向儿童传递丰富的自然知识;在“部落岛”精心设置树屋、松果房子等充满自然主题的空间;将“艺术岛”的边角空间地带,巧妙规划为花茎植物区,让孩子们在家楼下就能接触丰富的自然知识。
“以前觉得城中村就是‘过渡’,总想着攒钱搬去商品房小区。现在,我和孩子爸爸都觉得,住在水围新村特别好!”在水围新村住了近两年的费燕说。
章阁社区
“党建+”点亮AI夜校,开辟高质量就业新路径
章阁社区AI夜校培训现场。
福城街道章阁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就业为牵引,率先打造龙华区首个AI夜校,积极探索“党群共建、校企共研、产教共融”的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成功培育首批“AI夜校推广先锋”,相关经验获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权威媒体报道40余次。
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0期课程,累计培训学员超2200人次。尤为可喜的是,夜校挖掘培养优秀学员成立“共建班”,首批“AI夜校推广先锋”崭露头角:外卖骑手段志军通过学习AI运营课程,实现了新媒体账号粉丝量与月收入的双重跃升,并带动20余名新就业群体共同学习;学员吴融莲则利用在夜校学到的AI技能创作直播脚本,成功创收近8万元。
库坑社区
分类吸纳“民星”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库坑社区“向日葵”讲师讲亲子故事。
观澜街道库坑社区针对龙华大道改扩建、城市更新迟滞导致的阵地人流量少、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紧扣“百千万工程”,探索“党建引领+文化赋能”路径,以“书香库坑”为核心定位,让深藏的居民才华成为社区治理的璀璨星火。
围绕“百千万工程”惠民便民导向,社区依托达人工作室常态化开展亲子阅读、书法交流等活动,打造“亲邻服务集市”,全年计划开展服务150场次,惠及居民万人次。“向日葵”讲师团周末亲子故事会、曳步舞公益课堂等品牌活动广受好评,其中,曳步舞活动近3年来,在省级、市级等舞台上斩获16项大奖,彩虹舞蹈队开展288场公益课堂,惠及6800人次,推动社区服务从“基础供给”向“品质化”“特色化”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