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
戴明华长期致力于以博物馆为依托,推动大众在历史、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学习与成长。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推广热情,在《中国人的茶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从先秦时代起笔,那时的茶初露头角,虽未成为主流饮品,却已悄然登上历史舞台。随着时光推移,茶的身影愈发清晰。至唐代,茶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谓蔚然成风。陆羽的横空出世,更是为唐代茶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为人坦荡,视功名利禄如浮云,凭借对茶的热爱与钻研,著成千古《茶经》。这部著作宛如一盏明灯,涵盖茶的起源、采制、器具、煮饮方法等诸多方面,为后世茶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陆羽当之无愧地被尊称为“茶圣”。
步入宋代,茶事发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走向精工细作。宋朝对茶有着“至鲜”“至净”的极致追求。采茶讲究在黎明时分,见日则止,制茶工艺更是细腻考究,点茶从选茶、碾磨,到调膏、击拂,每一步都极为精细,将点茶演绎成一门行为艺术,上升到美学高度。宋徽宗赵佶便是其中典型代表,他不仅热衷茶事,还亲自撰写《大观茶论》,对茶的产地、制作、品鉴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在他影响下,宋朝形成了庞大的“爱茶天团”,范仲淹、蔡襄、欧阳修、苏轼、朱熹等文人雅士皆痴迷于茶,留下诸多与茶相关的轶事,展现出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与率真性情。
明代,茶事踏上返璞归真之路。随着社会发展,制茶、饮茶方式逐渐简化,人们更注重茶的本真味道与自然意趣。这种变化在书中通过对当时茶书典籍、文人诗词以及茶画的解读得以呈现,反映出明代人们追求简约、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通读全书,不得不为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与丰富的知识储备所折服。作者巧妙依托大量茶书典籍、人物故事、古典诗词以及传世茶画,从多维度捕捉中国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高光时刻。书中精心收录的近150幅传世茶画和饮茶器物图,为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品鉴《调琴啜茗图》《清明上河图》《文会图》等名画时,能真切感受到古人对茶精益求精的追求,深刻体会到茶这一饮品所蕴含的丰富深邃内涵。
《中国人的茶事》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茶的历史书籍,更是一部透过茶事反映时代兴衰、展现众生百态的佳作。在这里,能看到种植茶树的茶农辛勤劳作、制茶的茶工精雕细琢、写茶书的文人挥毫泼墨,也能看到大人物在茶事中的日常一面,更能看到无名小人物在茶的世界里留下的生活痕迹。茶,宛如一面镜子,倒映出各个时代的独特风貌,折射出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