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少年记者团”首场研学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宝安湾
06-23 07:14
摘要

百名小记者化身“侦探” 一日“穿越”星河与地心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统筹 杨文静 黄冬梅/文 记者 陈建壬 李秉蓉/图


 编者按 

“太阳黑子如同宇宙级的‘雀斑’,我一天内看到了两次。”“深圳大鹏半岛,居然是一片被远古火山岩滋养的土地。”……这个周末,宝安日报社“探秘星河 追光逐梦”湾区少年记者团百名小记者满员启航,前往神秘又绝美的深圳市天文台, 用好奇的双眼触摸宇宙级浪漫;前往大鹏半岛国家级地质公园博物馆,解码地球的亿万年心跳。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本报专业摄影师对小记者们的“天文观测&地质探索主题采风行”全程进行图片直播,赢得逾46万人次关注及无数家长的点赞。



哇!一日“穿越”星河与地心 百名小记者玩转宇宙级课堂

本报精心打造的“湾区少年记者团”首场研学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6月21日,由宝安日报精心打造的“湾区少年记者团”首场研学实践活动圆满落幕。首批100名优选小记者化身“星际侦探”,奔赴一场融合顶尖科技与自然奥秘的成长之旅,正式拉开赋能湾区少年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实践大幕。


小记者们登上天文台。

首站研学之旅,堪称一场“宇宙级”的探索盛宴。本报记者团队携手小记者走进深圳市天文台和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聚焦天文观测和地质探索主题展开采风。


“地理侠”老师为小记者们介绍天文地理相关知识。


在天文台圆顶,小记者们有序使用太阳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原来望远镜的作用不是为了望远,而是看到更暗的天体。”“我们肉眼就能看到几十光年以外的星星。”小记者蔡宁逸则兴奋地分享,“天文台的太阳望远镜里,我看到了太阳黑子和日珥,非常好玩,这些都是家里的天文望远镜看不到的。”离场时,回望崖头顶上的银色圆顶,小记者们恋恋不舍,“希望这次难忘的研学课程,能成为他们开启天文探索的一把钥匙,也期待他们能够书写未来的宇宙故事。”深圳市天文学会讲解员刘继银老师寄语道。


天文台工作人员在给小记者们讲解。


西涌暗夜天文馆内,最新VR技术带来震撼“登月”体验,现场欢呼声不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小记者们亲身“体验”了月球表面环境,他们兴奋地“行走”在月球上,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还绘制了所见场景,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我最喜欢VR体验,感觉登上了月球。”“戴上眼镜,还能看到月球背面的坑洼!”小记者向书霄感慨。“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四季更替,是如何形成的?”深圳市天文学会的专业讲师一边演示专业设备,一边为小记者们解惑释疑。“为什么孙猴子不怕火烧,还炼就火眼金睛?”“是因为孙悟空是石头变的。”“在已知的宇宙中,地球上的生命几乎都是碳基生命。而孙悟空是硅基生物,硅基生物是不怕火的。”专业讲师的介绍,让小记者们豁然开朗。


本报视频记者和“小记者”正在合作采访。


大鹏半岛国家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则为小记者们打开了地球探秘的宝库。该馆占地3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10平方米,设有序厅、地球探秘厅、大鹏半岛厅、矿物厅、城市与环境厅和临时展厅,陈列有岩石矿产、矿物晶体、特色宝玉石以及古生物化石等展品。


从震撼人心的地球演变展厅到栩栩如生的恐龙室外展场,知识如画卷般生动铺展。馆内的恐龙化石,更让小记者们化身“小小考古学家”。“我看到了恐龙蛋,还有很多珍贵的宝石,好神奇!”小记者们惊呼。


值得一提的是,每到一处打卡点,小记者们都兴奋地讨论、认真地记录,快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小记者李若菀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海王星、浪漫的流星雨、太阳黑子、极光……只要老师讲到的,她都记在采访本上。现场更有小记者以地为桌,趴在地上记笔记。“同学们的热情太高涨了!”带队的记者老师不禁感叹道。


这趟旅程中不仅汇聚了顶尖而稀缺的场地资源,更有大咖保驾护航——享誉全国的“地理侠”邹金伟老师及其团队,在活动前期筹备和研学过程中全程提供无偿指导,为小记者们讲解相关地理知识;深圳市天文台筹建人、现任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被央视誉为暗夜观星人的梅林,也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专业的天文观测学习公益讲座。



 护花使者


安心玩!这场探秘之旅有专业团队“全程罩”

外出研学,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探索新知,专业引领、趣味并重。6月21日全天的天文观测&地质探索主题采风行,本报派出18人的骨干团队,携手社康中心全科医生、深圳市天文学会专业讲师,做足服务、落细保障,全面护航小记者们快乐探索、满载而归。

6月21日上午7时20分至40分,系小记者们的签到时间。湾区少年记者团项目团队事先便将100名小记者划分成了10个小组,且每个小组都拟了个性化的组名、设计了队旗,并制作相对应的臂贴。一到签到现场,小记者和家长瞬间便找到自己的“组织”,有序领取了本报定制并派赠的整套研学装备——个性马甲、渔夫帽、双肩包、采访本、记录笔和小记者证,以及已提前充满电的便携式风扇。

8时10分,百名小记者分乘两辆豪华大巴快乐启程。上车后,带队记者老师逐一检查确保每人都系好安全带,然后打开事先准备的医药包,为晕车的小记者逐一贴上晕车贴。


暗夜天文博物馆,小记者们体验AR眼镜。

前往研学首站暗夜天文馆,车程长达2小时。为让小记者们在车上也能拥有欢乐的时光,增加彼此之间的认识,带队老师围绕活跃气氛小游戏、3个研学地点知识的提前普及、参观过程中安全知识和纪律的强调、简单写作要点讲解等精心设计互动内容。


小记者认真做笔记。

“我来自孝德学校,在读四年级,我最喜欢打羽毛球。”“我来自坪洲小学,在读五年级,我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英语,长大想当一名老师。”……有的小记者还用英语自信地介绍起自己。这种人人参与的互动方式,让车上一直热闹不断。

唱歌才艺展示环节,更是将互动游戏推向高潮。“我来,我来,我要唱一首《虫儿飞》。”“我要和同位同学唱一首《长亭外》。”“我想唱电影《哪吒2》的主题曲,我还可以给大家说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小记者们一个比一个积极,歌声此起彼伏。


中午时分,虽然已到原定就餐时间,但小记者们依然缠着天文台和天文馆的专业讲师问这问那。饿了,带队记者老师送来面包、牛肉干等小零食;渴了,带队记者老师递上矿泉水。


地质公园博物馆,小记者们趴在玻璃地板上观察海洋生物标本。

当天下午,在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研学,尽管到了闭馆时间,小记者依然恋恋不舍,或折回记录笔记,或拍摄绝美展品,带队记者老师反复清点人数,确保人人上车、安全回返。

回程路上,项目团队在家长微信群实时分享行车信息和行程,各带队记者和家长们密切保持联系,提前告知安全交接事宜。车辆顺利到达后,小记者们一个个排队下车,逐一确认家长并签字放行,确保安全、有序、顺利地将每个孩子送到家长手中。


 家长心声


“不负众望,你们最棒”

家长们为本次采风行点赞,希望精彩继续


6月21日上午8时10分,简短的启动仪式后,“探秘星河 追光逐梦”湾区少年记者团天文观测&地质探索主题采风行快乐出发。


5分钟后,专业大记者新闻采写要点培训和小记者破冰互动便在豪华大巴车上启动,精彩花絮同步开始图片直播。2小时后,“湾区少年记者团——出发”的微信推文便在宝安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截至当天下午6时小记者团研学结束,图片直播关注已突破42万人次。而小记者家长联络群的满屏感激短信,更是“滴滴滴”响到当晚11时24分。


“每一张照片都是经典,像大片一样震撼,猛猛存图,九宫格根本不够放。给专业的摄影师点个赞!”“不负众望,你们最棒!”“给每位领队以及组织者加鸡腿”“10086个赞!”“认真负责的态度,无微不至的服务,期待暑假开团。”……有的家长甚至在群内向带队记者老师预约继续参加其负责的小队;有的家长直接申请下期活动先让老会员报名,生怕之后招募报名时秒光抢不到名额。


“从清晨5点多就开始准备工作,到签到时给孩子细心地贴上分组臂贴,到迎接孩子时的微笑,到活动中跑前跑后协调的身影,到群组里还实时更新小孩子的动态,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心’二字。这份细致,真的远超预期!小孩也收获满满的知识与干货,让我们隔屏都能感受到安心放心。”小记者黄子澄妈妈如是说。


向书宵家长也这样留言:“细节之处见真情,前期多次实地考察优化路线,确保安全性与知识性兼备;途中准备医药包、小零食、便携充电风扇并提前充满电;全程安排图片直播,时时处处都体现了‘以孩子为本’的活动理念。”


小记者叶震廷,通过电话手表全程向他妈妈“转播”研学动态。“感谢主办方。孩子到家后,第一时间研究起赴新疆旅游时背回来的各种石头。”叶震廷妈妈接力播报孩子的研学收获并附上孩子对比研究新疆奇石的照片。


“根本没学够,也没玩够!”田梓暄田梓涵小记者家长感谢本报给孩子们策划了一场知识盛宴,带孩子们见识到更大的世界。


事实上,研学活动中小记者们的突出表现——每到一处,都细心观察、踊跃提问,还大胆与天文台长、带队记者老师互动;不仅自己学习主动、跟队积极,还帮忙组织联系其他同学;探索欲望强,学习热情高,在采访本上详细记录笔记,甚至画上思维导图——这一切,都是本报“湾区少年记者团”项目团队累并快乐着的动力源泉。接下来,项目团队也将充分考虑小记者及家长们的需求,加快夏令营、单次特色营和学期(学年)营的开发,全方位赋能小记者阳光、茁壮、全面、个性发展。



 活动花絮


“哇,这里的景色也太美了吧!”

在“很难预约”的深圳市天文台,小记者们玩嗨了


“哇,这里的景色也太美了吧!”“我的手表拍不到,老师你能帮我拍张照片吗?”坐上接驳车,走上天文台,小记者们即刻便被眼前的景色吸引。


深圳市天文台依山傍海、独揽360度海景。


作为此次研学之旅的重要目的地——深圳市天文台位于大鹏半岛南端、海拔224米的悬崖之上,这里依山傍海、独揽360度海景。


为了能让小记者学习到更多关于天文观测的知识,当天活动中,深圳市天文台筹建人、现任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被央视誉为暗夜观星人的梅林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天文观测学习讲座。“等一会儿大家能够看到国内最大口径全日面色球望远镜——三通道太阳望远镜,可以直接观测到日珥和太阳黑子,大家一定要留心观看。”“9月8日会出现日全食现象,8月12日还有英仙座流星雨。同学们可以记录一下。”梅林老师向同学们讲解道。


小记者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


专家的讲课干货满满,同学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记录了满满一页纸。有了梅林的介绍,大家对天文观测更加感兴趣了,都迫不及待地爬上圆顶一探究竟。在深圳天文学会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有序地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


记者了解到,深圳天文台预约需要通过官方渠道每周一上午“抢号”,每天只接受300人次预约,号源十分难抢,有时候1分钟就秒光。有小记者家长反馈:“实在是太难约上了,盯了几个月都没约上。”此次湾区少年记者团提供了稀缺科普资源,着实让小记者们大饱眼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