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持续推进,近日又有多只基金宣布下调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业内指出,随着费改的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头部集中化或加速,新型浮动费率机制将构建投资者与管理人利益深度绑定的新生态。
长信基金5月28日宣布,长信汇智量化选股混合拟将管理费率由1.2%年费率调整为0.8%年费率;兴银基金同日宣布,将兴银聚丰债券的托管费率由0.1%/年调整为0.05%/年;汇安基金表示,为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将汇安恒利39个月定开纯债债券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3%下调至0.15%,托管费年费率由0.06%下调至0.05%;招商招兴3个月定开债、广发汇利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国寿安保泰瑞纯债一年定开债券发起式等多只基金近期宣布将托管费年费率由0.1%调低至0.05%。
实际上,自 2023 年 7 月启动费率改革以来,公募基金整体费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总体上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年管理费率普遍从原本的1.5%下调至1.2%左右水平,部分产品甚至低至0.5%。去年11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等一大批宽基产品集体官宣降费,管理费率、托管费率普遍下调至0.15%、0.05%的水平。今年则是出现了QDII基金的降费潮,年初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两大头部公募双双宣布下调旗下部分QDII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年管理费率、年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及以下,打响了2025年行业降费的第一枪。
据中信证券测算,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前两阶段已顺利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基金的综合费率水平稳步下降,每年为投资者节约成本超300亿元,其中仅管理费率改革每年就至少为基金投资者节约238亿元的成本。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金融产品首席分析师唐栋国表示,随着费改的推进,公募行业头部效应或进一步强化,基金管理人头部集中化或加速,中小机构或加速出清。他预计,管理费收入下降将促使管理人降本增效,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对冲管理费下行的冲击。这同样也倒逼券商提升更深度、差异化的研究服务能力,从“以销售换佣金”的通道模式向“交易+结算+托管+投研+代销”一站式服务商转型,而依赖销售返佣的中小券商或因缺乏投研支持面临份额的缩小,预计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新型浮动费率机制如何重塑公募基金生态?开源证券认为,此次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核心突破,在于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动态收费机制。根据规划,未来一年内头部机构发行浮动费率的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试行一年后逐步全面推开。这场以费率改革为核心的行业变革,正从底层逻辑重塑财富管理行业的价值链条,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能力比拼”,构建投资者与管理人利益深度绑定的新生态。对于公募行业而言,这不仅是发展模式的转型,更是使命价值的回归,目前行业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开启财富管理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