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我可能是“智能AI培训班”年龄最高历史学者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彭琰
05-27 12:50
摘要

91岁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以《鼎足聚力 数智大湾》为题作视频发言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多位文化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代表和新生代青年代表,共话历史、人文、艺术、科创的融合共生。

91岁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以《鼎足聚力 数智大湾》为题作视频发言。

他表示,自己曾多次到大湾区各地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热爱南国的这片热土。前不久,自己曾随中国出版集团,出席“2025 伦敦书展”。在书展期间,向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图书馆,分别捐赠《阎崇年史学论集》(五卷本)、《阎崇年文集》(二十六卷本)和《中国古都北京》(英文版),并有幸参加了在剑桥大学举办的“智能Ai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我想,我可能是该培训学员中年龄最高的一位历史学者。”

他回顾,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应邀以访问学者到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讲学,亲眼见到美国同行向杂志社交文稿和向出版社交书稿,都是用光盘,还听了微软、苹果的故事。回国以后,即开始学电脑,从电脑286、386、486等一直追着跟下来。现在又面临智能Ai的高新科技,自己要紧跑追赶,虽然不敢领时代之先,却要不落时代之后。

他表示,当下,“人文湾区,数智湾区”正以磅礴之势,迅猛发展。“我深切地体会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密码,镌刻在广州十三行商馆的砖瓦间,再现于南海一号水上考古博物馆里,涌动着港珠澳大桥的雄姿,更鼓舞着亿万人民的心灵。”

现在,大湾区正以科技革命重塑新质生产力。腾讯“数字中轴”项目用区块链技术确权非遗传承,大疆创新将岭南醒狮植入无人机编队表演,华为河图引擎在赤湾炮台叠加Ai历史场景——这些当代科技实践,揭示着文化生产的范式变革。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彭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