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特聘校长助理、计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民:多语言技术助力文化传播

李薇
05-27 12:30
摘要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袁静娴 刘欣怡

“我从来没想到过,目前人工智能在机器翻译领域已经达到这样好的效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如果单给一份翻译成果,我们往往已经很难辨别这是由机器翻译还是人工翻译。”5月27日,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校长助理、计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民对人工智能与多语言技术的发展速度表示了惊叹。

张民认为,多语言技术(特别是机器翻译)成为了突破文化传播障碍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他看来,机器翻译从统计方法发展到神经网络,如今正迈入大模型时代,以强上下文理解实现零样本翻译,推动着翻译走向通用化。

未来,中华文化传播在多语言智能系统的加持下,将不再仅仅关注“翻译是否准确”,而是聚焦“能否触达文化意蕴”,这要求技术体系具备情感识别能力、语义推理能力和文化迁移能力。

以张民所在的哈工大为例,40年长期坚持机器翻译研究,突破知识匮乏、知识建模、知识迁移等难题。在张民负责的深圳校区计算与智能研究院团队,40余位中青年学者聚焦大模型计算智能与安全技术开展研究,自主研发了“立知”系列多语言大模型。据介绍,“立知”是国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模型之一,获得工信部和国家网信办认证,并在多个领域成功得到落地应用。

“从翻译工具到文化桥梁,多语言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它不仅是理解中国的钥匙,更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共生与互鉴的基石。”张民说道,“我们期待在技术持续演进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中国声音,以更自然、更准确、更有情感的方式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作者:李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