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于5月22日拉开帷幕。在文博会16号馆“艺术设计·时尚生活·文化科技金融展” 16C01展位,一部30米长的“立体书卷”缓缓展开——这是深圳技术大学以“设计共生”为题打造的沉浸式展区。
16号展馆设置艺术与设计展区、时尚生活展区、文化科技金融展。艺术与设计展区、时尚生活展区重点组织国内知名艺术、设计机构、文创企业、院校等参展,打造艺术与设计展览品牌。文化科技金融展主要吸引全国政、商、学、研、产、投等各界重量级嘉宾参会,吸引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科技类专精特新企业、文化投融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参展。
深圳技术大学展览以“共生”为线索,不仅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成果的陈列,更是构建了“跨学科思维”的实验场,每一件作品都在试图打破专业壁垒,打破设计边界,重塑设计的定义。围绕“技术与人文共生、城市与自然共生、传统与未来共生”三大板块,展出师生优秀作品与科研成果26组,以及可持续创新——共建花园、未来出行——比亚迪英才班、乡村振兴——深技大“百千万”行动三大创新项目。
在这里,可以看到实验考古解密的古代服饰,可以触摸数千年纺织非遗的传承脉络,可以体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实验,可以感知让未来更美好的智能产品设计,可以探索艺术与科技介入下的人文世界,可以跟随青年学子的思考,用设计缝合自然与城市,让土地记忆与未来需求达成和解。
在文博会现场,由深圳广电集团旗下天擎数字公司联合深圳技术大学共同研发的基于 3D 高斯泼溅(3DGS)技术的校园数字孪生模型惊艳亮相。该模型利用数百万高斯椭球动态构建三维场景,实现照片级超高清建模,精准还原深圳技术大学“空中校园”、图书馆、润园湖等标志性场景,带来沉浸式视觉体验。观众佩戴 VR 设备即可开启云端漫游、虚实交互之旅。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新型智慧校园建设的可能性,更标志着产教融合在数字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深化,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全新范式,也象征着深圳“文化 + 科技”产学研合作迈入空间计算的新阶段。
5月22日下午,大湾区高校的设计学院掌门人聚首文博会现场,展开一场“未来设计教育:AI时代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研讨。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赵璐、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方良、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关道文(Thomas KVAN)、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霍裕达、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设计学院特聘院长邱信贤、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等嘉宾,围绕主题分别发言,深入探讨面向技术革新的时代,设计教育如何创新路径、如何拥抱未来。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