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数据+生态”创新模式,深圳科技工业园领跑产业园区4.0时代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05-23 16: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22日,在2025长三角产业论坛上,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科技工业园)凭借“基金招商、数据驱动、生态协同”的创新模式,获评 “2025产业园区运营企业卓越表现30强”。成立于1985年的深圳科技工业园,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今正以“科技产业专家+平台搭建者+产业投资人”的三重角色,打造出单位产值全国领先的产业生态圈,为中国产业园区从空间租赁迈向生态赋能探索出“深圳样本”。

基金招商:资本杠杆撬动千亿级产业链

产业投资不是选择题,而是园区运营的必答题。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谢建朋在当天的“长三角论坛主题讨论会”中提到:“园区通过‘基金+基地’模式,以资本为纽带重构招商逻辑。”

2024年,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与中山翠亨集团联合设立规模10亿元的深中发展系列基金,首期2亿元基金精准投向健康医药、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基金+基地”模式的标杆实践。且园区通过“以投带引”,精准吸引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目标产业的高成长企业,形成“资本导入—产业落地—反哺投资”的闭环,让资本成为产业聚集的“磁力场”。

空间+数据:打造精准适配的“产业操作系统”

未来园区不是钢筋水泥集合,而是数据驱动的创新社区。在深圳科技园产业创新社区,一套“精准匹配、分层运营”的服务体系正在重塑园区价值。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需求,园区提供研发总部、加速器、实验室等差异化空间,从“标准化”到“量体裁衣”,打造“创新社区”;产业赋能服务上,围绕企业发展提供多达86项涵括日常配套、财税法务等方面的运营服务,更多地为企业降低核心业务之外的精力投入,赋能企业发展;数据驱动便利招商,园区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的产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近5000万条产业数据,构建企业图谱,实现对潜在入驻企业的精准画像和深度分析,显著提升了招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生态朋友圈:三层架构织就创新网络

产业生态不是企业孤岛,而是创新要素交织的有机体。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以生态之力重构产业逻辑,通过“产业层-智库层-盟友圈”三级协同架构,编织出一张纵横交错的创新网络。

在产业层,以小米、微步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智库层,组建由行业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通过举办 “科技园大讲堂” 等品牌活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支持;在盟友圈,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投资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合作,构建 “技术-资本-市场” 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