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到场,健康证就办好了?据报道,网络平台上充斥“代办健康证”的各种广告,宣称“无需到场、当天出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提供照片、名字、生日即可快速出证,并承诺可以通过外卖平台的审核,不过全额退费。”
健康证被称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手持假证,蒙混过关,“舌尖上的安全”还如何保证?
大肆办理假健康证,令人担忧。更可怕的是,假证却有真作用。记者调查发现,按照外卖平台的要求,一步步上传假健康证,系统很快提示审核通过。给假证大开方便之门,如此审核岂非走过场?
平台失守,餐饮企业也是不设防。有一个细节是,当记者向某家餐饮店店长询问,买的假健康证是否可以入职,得到的答复居然是“无所谓”。可以说,正是一个个“无所谓”,导致食品安全防线出现漏洞。
食品安全大于天,健康证办理不能儿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制售假健康证涉嫌违法犯罪,此前媒体披露的案例显示,“涉嫌造假、组织售假的6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判处刑罚,部分知假买假、为他人代购代办的骑手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端掉造假窝点、惩处不法分子,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源头治理。制售假健康证已经产业化,究竟暴露出什么问题?目前,有的职能部门推出健康证查询功能,并通过财政专项拨款,推行健康证免费体检政策,鼓励广大外卖、餐饮等服务行业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健康证,或能减少造假。
该守的关不能失守,该尽的责不能虚置。针对一些平台审核走过场、餐饮企业对健康证真假“无所谓”,执法部门也要加大查处力度。健康证事关食品安全、公共利益,不能让“无所谓”大行其道。谁在食品安全上走过场,谁就该承担责任;谁拿法律不当回事,谁就该付出代价。
健康证造假、买卖,不仅危害食品安全,还会透支社会信任。以零容忍态度切断黑色产业链,以严肃处置震慑假证制售者,让健康证真正成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防火墙”,才能减少食品问题频发,让大家吃得放心。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