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助力患者对抗“沉默杀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鄢燕琼
04-21 20: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在“港澳药械通”政策支持下,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内分泌科与药学部联合推动下,成功引入全球首个兼具促进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双重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罗莫索珠单抗(曾用名:罗莫佐单抗),并完成2例高骨折风险患者的治疗,标志着该创新疗法正式落地临床。

政策赋能,创新药械加速惠及患者

作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院,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率先引进这一突破性疗法。自公众号2月20日发布《骨头脆易骨折?全球首个双效抗骨质疏松药落地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推文后,引发广泛关注,外省市患者咨询量激增,骨质疏松症门诊就诊人数显著上升。此次引入的罗莫索珠单抗,是国际公认的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其快速起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精准施治,两例典型患者重获“骨力”

刘女士,75岁,骨质疏松病史10年,多次骨折导致行走受限。骨密度检测显示腰椎T值-2.7、髋部-2.9,符合极高骨折风险标准。4月11日接受罗莫索珠单抗注射治疗,目前无不良反应。

陈女士,69岁,骨质疏松症病史19年,曾接受阿仑膦酸钠、地舒单抗等传统药物治疗,但骨密度改善不明显。外院检查显示腰椎T值-3.1、髋部-3.1、股骨颈-3.4,4月18日转至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接受新药治疗,同样未出现不良反应。

该院内分泌科负责人鄢燕琼表示,将对所有用药患者开展长期随访,动态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沉默杀手”威胁加剧,创新疗法带来新希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近50%,20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例数达233万例次,预计2050年将增至599万例次,医疗负担超250亿美元。

目前,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等类别。罗莫索珠单抗作为全球首个双重作用药物,通过同时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尤其适用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

专家提醒:高风险人群需及时干预

内分泌科专家呼吁,存在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早就诊:

绝经后女性或老年男性;

既往有脆性骨折史;

骨密度T值≤-2.5或存在骨折风险评估高危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导致骨量丢失的药物。

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将继续依托“港澳药械通”政策,加速引进国际前沿疗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鄢燕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