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的时候,总是悄无声息的。不是雷声先至,也不是花开成海,而是菜市场里多了几抹绿意,街头巷尾的烟火里,透出些微新的香气。
那天清晨,我去菜市场,提着旧布袋,穿行在人声鼎沸中。摊贩在春日阳光下高声叫卖,草头、香椿、荠菜、豆苗,一样样地在竹筐里晃眼。我向来不爱喧嚣,却偏爱这里的热闹,因为那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柴米油盐,人情冷暖,都藏在一篮一筐里。
我在一个卖香椿的摊前停了下来。老人将刚采下的香椿小心翼翼地理顺,摆成一把一把,叶子油亮,颜色深红带绿。他看我迟疑,便笑着说:“头茬的,今早才摘,嫩着呢。”我点点头,买了一把,又顺手挑了点豆腐,想着回家做一盘香椿拌豆腐,那是小时候母亲常做的春馐。
回家的路上,风吹过来,带着刚苏醒的阳光气息。树枝冒了芽,墙角的野花星星点点。我忽然意识到,这个季节最动人的,不是百花争艳,而是万物悄然生长的姿态。
厨房里,我把香椿焯水,切碎,拌进豆腐里,加点盐、香油,轻轻搅拌。香气缓缓溢出,温和又独特,像春风拂面,让人心安。吃下第一口,仿佛时间都慢了半拍,脑海里浮现出许多年前的那个黄昏,母亲戴着围裙站在灶前,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她的发间,那是春天在我记忆中最初的模样。
春天的味道,其实是记忆的味道。
我们从小到大,吃过无数顿饭,有时忙碌,有时随意,但总有那么几道菜,会随着时间一起长大,刻进生活的年轮里。春馐,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时令的提醒:一年又开始了,我们又走进一个新的轮回。生活的节奏,总是由这些细小却温热的瞬间构成。
前几日朋友来家里小聚,我做了碗荠菜馄饨。他咬了一口,笑着说:“这味道,和小时候家里的一模一样。”我知道他说的不只是味道,更是那份被时间包裹住的温柔。
其实我们都是被生活细节照料的人。菜市场的叫卖声、厨房里腾起的水汽、饭桌上的碎碎念念,这些看似琐碎的片段,拼凑起一个完整的春日——不需要盛大,不需要仪式,只需你用心感知,便能尝出其中的甘甜。
我曾听一位长者说:“人活着,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过日子。”起初听着觉得浅显,年岁渐长后才发现,越是朴素的话,越藏着深远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奔波,在世界里摸索,其实最本真的幸福,不过是一日三餐有滋味,四季更迭有回响。
生活或许没有剧本,但每一个用心熬的汤、每一口吃得认真的饭,都算得上一段静好的章节。我们不必惊天动地,只要在季节的更替中,与春天握手,与生活对望,便足够踏实而圆满。
春馐记,记的不止是春天的食物,更是每一个在日常中热爱生活的人。那些愿意早起为家人做早餐的人,那些在街头认真挑菜的人,那些为了一碗简单饭菜也愿意下厨的人——他们是春天里最朴素也最闪光的存在。
愿我们都不辜负这一季春光,也不辜负这一餐人间烟火。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