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作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新年的美好,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中春节的欢乐之门。
小时候,每到大年三十,便要贴年画。老屋厅堂两边的壁板,以及正中间的宝壁,皆是年画施展魅力的舞台。
不过,不同的年代,年画有着不同的流行趋势。上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民间涌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中的人物画成为年画的热门题材。当这些精美的画作张贴在壁板上,仿佛将书中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林黛玉的娇羞、贾宝玉的多情、诸葛亮的睿智、关云长的英武……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年幼的我对那些古典名著充满了向往。
时光流转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港台文化在内地的风靡,港台影星的海报和画像成了年画界的新宠。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明星们或帅气或甜美的面容。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拥有一张心仪明星的年画,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情。我们会精心挑选,不光壁板上贴,甚至连床头也贴,希望一睁开眼就能看到自己心中仰慕的明星。
进入2000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年画市场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年画充斥着市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无论是可爱的卡通形象,还是富有创意的现代艺术画,都能在市场上找到。此时,人们贴年画的选择更加自由,想怎么贴就怎么贴,充分展现了个性与多元。不过,厅堂的宝壁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印记,大多张贴着寓意招财进宝、长寿安康或求子祈福的年画,承载着人们对家庭最朴素、最美好的愿望。
购买年画的过程,同样充满了乐趣。年前十几天,我便会怀揣着兴奋与期待,穿梭在热闹的街市中。年画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五彩斑斓的年画让人眼花缭乱。年画老板热情地向顾客们推荐着各种年画,手中不停地展示着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口中还不时讲着一些诙谐的笑话,引得大家开怀大笑。在老板的推荐下,我仔细地挑选着,心中盘算着哪一幅画最适合贴在老屋的哪个位置。每一幅年画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难以抉择。最终,在反复比较后,我挑选出心仪的年画,满心欢喜地带着它们回家。
回到家,便是贴年画的温馨时刻。一家人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我负责传递年画,长辈们则小心翼翼地将年画张贴在壁板和宝壁上。每张贴上去的年画都要经过反复调整,确保位置端正、平整。大家一边忙碌,一边聊着趣事,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老屋。当最后一张年画贴好,整个老屋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