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香港职业治疗学院与深圳宝兴医院联合主办的“建立有质量的作业治疗~支援有特殊需要儿童及青少年的成长”专题培训班在深圳举行。本次培训聚焦儿童作业治疗领域前沿技术,通过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内地儿童康复从业者搭建了国际化专业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深港两地康复医学的协同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的重要实践,本次培训特邀香港儿童医院高级职业治疗师杨丽菁、香港教育大学讲师方少丽等四位资深专家组成讲师团。课程体系围绕儿童发展评估、个性化训练方案制定及治疗技术应用三大核心展开,系统讲解了针对读写障碍、发育性协调障碍、ADHD等常见特殊需求的干预策略。其中,杨丽菁关于“作业治疗与社交技巧训练”的专题分享,结合真实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通过结构化游戏提升特殊儿童社交能力;苏晓红则创新性地提出“情绪调控阶梯疗法”,为自闭症儿童情绪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案。
在实操培训环节,本次培训班特别设置“视频个案分析+情景模拟”双轨教学模式。参训学员分组对脑瘫、发育迟缓等典型案例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运用感觉统合器材、精细动作训练工具等开展沉浸式演练。香港专家团队现场进行“手把手”指导,通过即时反馈系统纠正操作细节,确保每位学员掌握标准化评估流程与精准化治疗技术。这种“理论输入-案例解析-模拟实践-专家纠偏”的四维教学法,有效提升了培训转化率,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深圳宝兴医院院长、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陈晓峰教授介绍,深圳宝兴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深圳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自学科成立以来始终将医疗质量与康复效果置于首位,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近年来,科室积极拓展学科边界,其中儿童康复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已形成鲜明特色。医院已与香港职业治疗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打造“港式标准+深圳速度”的新型康复服务模式。院内新落成的儿童康复中心,特别配置了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动态平衡评估仪等尖端设备,为特殊儿童提供全周期康复服务。
本次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0余名康复治疗师参与,香港专家倡导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干预理念,让学员感受颇深。这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让大家真正理解作业治疗“以儿童为中心”的核心价值。
陈晓峰表示,作业治疗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是对儿童生命质量的深度关怀。希望每位治疗师成为“桥梁”,让更多特殊需要孩子获得成长支持。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桂桐 三审 邓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