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医疗领域提到了三个‘发展’令我印象深刻,分别是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医教研产’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紧扣民生幸福标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月25日,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市人大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张天奉在福田代表团小组会议上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市人大代表张天奉。
张天奉表示,根据统计,目前全国亚健康人群比例大约在70%-75%。“亚健康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包括情绪问题,睡眠问题,疲劳综合征以及躯体性疼痛。这部分人群处于灰色地带,如果早期进行干预就能恢复为健康人群,如果未及时干预,就会发展成为疾病人群。”
然而,这类亚健康人群由于尚未发病,前往医院检查后指标往往都显示为正常,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机。张天奉建议,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每人配备一名虚拟的健康管家,对于睡眠、血压、血脂、血糖、情绪等一系列健康指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测,时刻关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指数变化,把慢病防治的关口前移。
在跨境医疗服务方面,2024年,深圳提出首选10家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张天奉建议,在跨境医疗试点医院中增加中医院比例,“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为例,每月约有3000人次从境外来到医院就医,希望进一步推进国际医疗发展。”
今年的市两会,张天奉带来了关于扩大“心脏康复项目”医保支付的建议。《2023年深圳市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占深圳市居民死因首位,而心脏病死亡以心肌梗塞为首位,其次是其他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等。心脏康复可降低心血管病复发率及改善预后,然而,目前深圳市“心脏康复项目”医保支付范围有限,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整体管理。
他建议,扩大心脏康复医保范围,加大对心脏康复项目的支持,合理配置医保资源,将心脏康复纳入康复医保报销范畴,特别是冠心病、心衰、肺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根据心脏康复项目的技术难度、风险程度、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综合价格调整、财政补助、医保报销等渠道对心脏康复服务进行复合补偿,以合理的心脏康复项目价格提高心脏康复服务动力。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