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的吊钟花开了 | 人文天地·新阅读

王滨华
02-12 10:34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新春来临,市区的人们,不妨远离城市的喧嚣,曲径寻幽,来南澳沙坑看看满山的吊钟花。漫步花道,置身于金钟花丛,俯首闻花香,抬手摸富贵。

吊钟花,顾名思义,宛若金钟垂吊。她的花朵尤其惹人喜爱,花冠一般呈朱红或淡粉红色,也有些近乎白色,一朵花上红转粉、粉转白,三色秀美;五朵花冠聚生一顶,如五星绕阳,每颗如指头般大,呈钟状,花瓣为五裂片,外缘微微外卷;微风拂过,似编钟摇曳,煞是好看。

古往今来,广东一带就有将吊钟花作为年花的习俗,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吊钟花并未折下,能耐久,腊冬多卖于街,土人市以度岁,取其置中不萎也。”常言道,金钟一响,黄金万两。她有好名字、好身段,能得好意头,南方人家当然中意。

白云苍狗,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为的干预,吊钟花这原本身边的寻常物种已经很少有大范围的繁衍,而且吊钟花生长太慢,不足两米的树木,要生长二三十年,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类砍伐的节奏。在很多地方,特别是深圳,寻常山间已是难得一见。

然而世间美好总是有难能可贵,在深圳的大鹏半岛上有一个古村落,叫沙坑,其实就是个山窝窝。古时候生存条件差,勤劳的沙坑先民依山而居,引水为渠,把山前较为平整的地方开垦为田,山坡上就种下一片宝贵的吊钟花林。山坡被沙坑人称为尖石鼓,虽海拔不过三四百米,但也有些陡峭,尖石林立,不适宜耕种,树苗就散落在石块之间,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形成方圆500多亩山林,大大小小上万棵,意为“富贵林”。农作时抬头看富贵,过年时家家户户采摘把富贵请回家,期盼来年衣食无忧,也算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沙坑的先民们为了保护这片吊钟花林,宁愿绕过尖石鼓到后山开垦农田,都不会随意砍伐、踩踏吊钟花树。如今盛世,古村的原住民都已经在镇上安置了,这片山林也还给了大山,回归野生。但沙坑的后人们也没有忘记老祖宗的嘱托,巡山护林,保护这片传承下来的美好不被砍伐、破坏。

近几年,南澳这个深圳的桃花源,终是入了深圳人的法眼,每逢休沐,人潮车流涌入那中国最美海滩之一的西冲沙滩,而那片“富贵林”就在必经之处。从月亮湾广场向西涌沙滩进发,直过颈仔坳,横跨大龙桥,绕山而行,不远可见刻有沙坑村的碑石。沿石而下就是沙坑古村落,曲水流觞,大美就在眼前山坡上。为便于保育和观赏,沙坑村集体还特意在尖石鼓修建了一条登山道。停车落锁,拾级而上。赏花还是登天梯才有味道,连绵山径直通吊钟花野生群落的中心,穿梭在花海中,闲庭信步,琳琅满目,似童话、似仙境。

适逢正月,花期正盛,莫要辜负这良辰美景,词穷纸短,不如寻芳而来,一饱眼福。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王滨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