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泪珠 | 人文天地·新阅读

李永华
02-12 10:3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怎么能不赞美绍兴呢?那是王羲之都爱做的事。要想说绍兴,又怎能绕开一个水字?轻舟戏波光,笑语逐清风。涟漪会荡出这座千年水乡的前世今生,桨橹会摇出一船船清梦压星河。游船如织,灯火如昼——原来郦道元笔下的“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不是渲染修饰,只是白描的词。

不同于游人的匆匆掠影,绍兴的秀水实实在在地哺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环城古运河,交光水似罗,承载大学梦,开启人生路。家旁的昂桑湖避塘似长龙卧波,古老的青石板铭刻着母亲口中的动人传说。还有鉴湖的水清如镜,东湖的亭桥石洞争奇,形状像冬瓜的瓜渚湖步步皆风景,处处有史迹。一亭一桥、一草一木都见证了我的拔节成长……在我眼中,绍兴的水如此秀美清逸,更如此亲切可爱。然而于我而言,绍兴秀水三千,其中最柔软动人的一汪水,却是父母曾为我流下的两滴泪。

我的童年正如一首首绍兴童谣一样欢快无忧。一个宁静深夜,如水月光将疲惫学习中的我笼罩进梦乡。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熟悉的身影轻轻将我抱起放在床铺上,又生怕吵醒我轻轻地把手抽出来。意识朦胧间,“嘀嗒”,突然有什么滴落在我的脸上,使我从梦中清醒过来——是外出劳作深夜归家的父亲,是父亲的一滴泪滴在我的眼皮上。

父亲,从来坚强如山的父亲为什么会流下这滴泪呢?这个问题装进我小小的心里,成为我后来穷尽一生怎么也思索不完的问题。这滴泪从我的眼皮渗进眼里,落入心底,成为我心田上那促使种子破出新芽的第一滴水。让我从一个懵懂无忧的稚儿,开始懂得父亲的艰辛不易,逐渐领悟父亲严肃外表下的无言爱语。

绍兴的乌篷轻摇,装点了一个孩童的童年,也载着一个青年的梦驶向南海之滨。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时代的浪潮在这里汹涌而上,我也在特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催人争分夺秒,笃行不怠。但对工作高强度的投入,使我不小心忽视身体极限,累倒在工作过程中。谢别两位帮忙送我回家的解放军战士后,母亲把躺在沙发上的我的头抱起,枕在她的腿上。意识朦胧间,我感觉到母亲用她温暖的手,如同儿时那样一遍遍抚慰着我的胸脯和脸庞。“嘀嗒”,突然母亲流下一滴泪落在我的脸上。

刹那间,我猛然回想起幼年时父亲那同样落在我脸上的泪。父母的两滴泪此刻如同琴瑟交响相和,跨越时空的界限,为我合奏了一曲名为爱的不朽乐章;又如清溪交汇相融,流淌进我的心底,为我共筑起一个滋养灵魂的不竭源泉。这心底泉眼的水流如此汹涌,使我因身体不适而蹙眉紧闭的眼睛一下泛起酸来。从心底深处涌上来的泪水几欲夺眶而出。唯恐母亲担心,只能强忍着。只是在往后余生,每每夜深人静回想起时,总情不自禁地泪湿襟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对这句话的感触总是随着年岁疯长。后来我已为人父,共鸣了些许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再后来,与回乡养病的父亲远隔千里,更与离开人世的母亲相隔阴阳。妈妈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种称号和荣耀,妈妈没了,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做完了。下辈子做儿子的福气,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我。孝心难寄,只能以旧物聊解对父母的思念。每每翻看旧物,往事不觉重现眼前,有父亲在我求学离乡时对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还有不识字的母亲从不踩地上任何一张带字的碎纸。我的父亲手艺精湛,徒弟众多,教育我要有责任和本领。我的母亲分明大字不识,却稳稳地落笔书写了我的整个人生。

但不觉间竟连旧物都已泛黄。唯有那两滴落在我脸上的泪珠,却仿佛仍暖乎乎、湿漉漉地晕开在我的脸上,怎么也擦不干。这两滴泪那么柔软,却可以为我抵挡世间所有的艰难;那么温热,足够为我抵御人生中所有的严寒。它们在我心底筑起的不竭源泉,滋润着我灵魂的每一寸荒漠,经年累月,竟在我的心底编织出了一个枕水江南。

生命离不开水,就像我的一生都深深地、深深地依恋着这两滴泪。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李永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