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中山市火炬高新区召开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提出,今年,火炬高新区将加快融入深中一体化发展,深化功能区统筹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深中合作创新区和鲤鱼产业园开发建设。深中合作创新区,这个2023年3月底首次跨城亮相的区域经济合作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22年10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市政府签署了《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两市同步印发的《深圳中山战略协作第一批重点事项(项目)清单表》正式明确提出:两市将以市场化方式共建深中合作创新区,重点推动土地连片开发,着力建设特色化专业化产业载体,前瞻布局战略性项目储备空间,探索区域开发共投共建机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据了解,深中合作创新区位于火炬开发区统筹区内的民众街道,总面积102平方公里。火炬开发区对深中合作创新区提出了三个明确的定位: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深中一体协同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面向双碳战略的岭南科技新城。
2024年,深中合作创新区在产业规划、管理体制、企业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推动9个公基建项目实施建设工作,重点推进产业项目40个,为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及项目引进提供重要支撑,加速实现“空间重构”与“产业提质”。
在产业和园区规划方面,火炬高新区相关部门积极谋划“湾区光谷”“湾区药谷”产业园,研究制定并发布《培育和促进光电信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编制加快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高标准谋划“湾区药谷”。
火炬高新区正以国家健康基地核心园区、民众原药港、深中合作创新区为载体打造湾区药谷。
与此同时,深中合作创新区招商工作也在加紧推进。2024年8月,中山首个镇街级投资促进中心在火炬高新区挂牌成立,作为招商引资专职部门,全年共引进产业项目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数21个。火炬高新区还设立了“项目推进办”,专人专岗统筹做好项目落地引导工作,推动18个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年内动工,其中投资额超过3亿的项目有6个,即TCL特普、智慧传感光电、力科电器、台光电子和天卓等,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2024年年初,火炬高新区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在6日的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火炬高新区聘请了20位“招商大使”和10位“营商环境观察员”,靠前服务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中合作创新区便是火炬高新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受益者。
据悉,火炬高新区通过“管委会-区属总公司-区内企业”三级服务架构,利用区属总公司专业服务优势,由区经济部门牵头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强化企业服务。其次,成立事业单位“企业服务中心”,全力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对园区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在限期实现闭环式处置、反馈。此外,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对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予以协调解决。2024年,深中合作创新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3.4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4.30%。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