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系统创立,全球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圳发布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01-11 15: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同时发布的还有全球科学论文分析报告、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

1月11日,东壁指数全球全学科顶级期刊列表在深圳对外发布。这是中国机构首次自主系统创立和发布中国视角的全球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发布的还有全球科学论文分析报告、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使用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平台均来自欧美,符合中国科技发展需求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尚待建立完善。由深圳东壁科技数据有限公司(东壁科技数据)发布、由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这一全球全学科顶级期刊列表,将打破对国际评价体系的高度依赖。

超1亿条全球自然科学领域元数据

高质量期刊评价结果是科学研究的“指挥棒”。期刊列表是按照特定标准或分类组织的期刊目录,通常包含学术期刊的名称、出版信息、学科领域等一系列详细信息,以及通过专家调研或定量方法给出的期刊评价等级,主要用于评估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一直以来,期刊列表通常采用大范围专家调查问卷的方法或单纯的引用指标来评价期刊,而东壁科技数据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期刊评价的多维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新模型、新方法。该方法通过“种子期刊引文追溯+引文网络层级结构分级”,避免单纯依赖引用数量的局限,更准确反映期刊在学术界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东壁科技数据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介绍,东壁科技数据已自主采集和整理了超1亿条全球自然科学领域主要学术期刊的元数据,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科技文献索引数据库,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上线试运行。

此次发布的东壁全球全学科期刊列表,也基于此数据库以及新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期刊遴选、评价。除综合性分类外,设有物理学、化学、地球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六个领域,共包含129本全学科顶级期刊。

具体而言,首先选定最顶级期刊的论文作为期刊评价的“锚”,依其参考文献迭代得顶级期刊样本。进一步将期刊论文之间的引用关系,转化为期刊的认可关系,提出基于论文引用的期刊等级非劣关系假设,利用引文网络层级结构对期刊等级进行赋分。

Dongbi Index期刊列表遴选及评价逻辑示意图

专家评价认为,此列表构建更科学、公正、合理且契合中国科技发展需求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具价值的学术指引,是我国在科研评价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打破对国际评价体系的高度依赖

“中国长期缺乏有影响力、被国际认可的期刊列表。”发布会上,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纲点评道,这个评价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问题,它能够让更广泛的国际上的科学家们、学术同行们去了解去接受中国的学术期刊,对于国家科技发展而言会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表示,“业界非常期待能有机构推出本土自主的评价体系,在数据流程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并且不断地迭代和完善。”

200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20年来,我国已成为科研大国,据统计,2023年,我国国际论文数量超过80万篇,居世界第一;同期我国科研经费总量突破3.3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对此,学术界人士指出,除体制机制制约外,缺乏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是重要原因。

据了解,科技文献数据库平台对科研全过程各环节至关重要,当前期刊评价与数据库建设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且长期未解决,包括期刊评价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等量化指标。并且,评价标准和数据库高度依赖国际公司,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严重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从中国视角出发建设高质量期刊评价标准,建设相应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对于我国确保科技战略安全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吴登生说,此次发布东壁全球全学科期刊列表,既是为了推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平台建设,也是推动和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一次微小尝试和实验。

东壁科技数据由长期专注于科技大数据管理与决策的原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团队创办。据透露,在2025年底之前,将发布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期刊列表,最终形成中国人自己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