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理论与深圳实践研究》汇聚了长期致力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特区研究的数十位深圳学者近年力作,是一部集中体现深圳学者情怀、理论贡献的著作,展现深圳学者学术担当与理论创新,体现深圳学界的学术力、洞察力与贡献力。
《中国经济学理论与深圳实践研究》 吴定海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12月版
本书的结构分为五篇,即经济增长篇、产业发展篇、科技创新篇、改革开放篇、经济特区篇,以中国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五个重大问题为主题,从理论视角阐释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背景下深圳持续高增长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与深圳产业发展实践,发展逻辑与深圳创新模式,新时代高水平开放的深圳行动,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密码与先行绩效等。
对于本书,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特点,即形成了从绩效到行为再到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就是说,从发展成就出发,分析发展行为,提炼理论结论。
因为研究对象——深圳,之于中国发展的独特意义,决定了本书以深圳为客体的理论研究对中国经济理论的特有价值,下面从三方面展开:
第一,研究深圳,具有超越通常情况下一个城市本身的价值,展现深圳学者的国家情怀。这是深圳的城市使命决定的。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是从计划体制到市场经济制度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制度试验区域。
第二,研究深圳,具有超越通常情况下提供城市发展策略或方案的目的,通过经济特区经验研究,形成对发展中国家在借鉴中国经验基础上的经济特区建设方案,展现了深圳学者“学术走出去”的能力。虽然国际之间发展道路各异,经济特区的模式可能不同,但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在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力,深圳已经成为国际上建设经济特区学习的样板。
第三,研究深圳,具有远远超越通常情况下的现象观察,展现了深圳学者对经济特区建立、发展、条件、模式等现象要素的认识与深刻理解,贡献深圳学派的理论建设。未来中国经济特区的重要使命,依然在于为新时期的深化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率先探索、先行实践。可以说,地理空间有限的深圳,为我们提供的研究空间依然在高速延展。
《中国经济学理论与深圳实践研究》的出版,是深圳学者论深圳的阶段性标刻。我认为,未来的深圳研究还需围绕分析“五个深圳故事”展开:
在资源紧约束困境中创造增长奇迹的深圳产业故事。面对土地资源紧约束,以深圳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间关系的时序演化为研究方向。一方面重点刻画产业技术迭代,以历史发展视角从空间看产业技术的升级演化,另一方面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数量、规模、高度、深度的拓展,从产业升级与蝶变发展的需求匹配看空间配置优化的迭代支撑。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深圳以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从外生驱动向内生驱动、从低效率扩张向高效率创新、从资源消耗向资源集约的有效转变。刻画深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逆向曲线”,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加法”、高能耗产业“减法”、现代服务业做“乘法”、传统制造做“除法”的政策举措、企业案例、行业趋势与发展成效。探究深圳全球技术话语权提升的发展逻辑与深层次原因。深圳以技术轨道变迁,实现 ICT 产业从跟跑到并跑与领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无人机产业引领全球低空行业。
从加工装配重镇到著名产业科技中心的深圳创新故事。遵循开放式创新理论体系,研究深圳产业技术含量不断优化提升的发生机制、动力机制、配套机制、制度机制,围绕企业是深圳最重要的创新主体、推动构建“无中生有”的科创中心、深港携手合作以优势互补打造“自由科技创新区”、多措并举形成强大的综合创新生态,解析深圳铸就产业科创中心的政府导向与服务因素、人才招引与集聚因素、高等教育体系跨越式建成因素、科研机构多方协同建设因素。
在“文化沙漠”中构建繁荣之都的深圳文化故事。深圳在文化建设上实现了从“文化沙漠”到“文明典范”的巨大跨越。分析深圳从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基础设施欠缺,到补短板、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再到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城市文明典范为战略定位的进阶提级消费文化、大众文化、文旅文化、科技文化的典型案例,还原生动文化故事、深入挖掘文化举措、延伸拓展文化路径。
在环境与增长尖锐冲突中建设美好家园的深圳生态故事。在“深圳蓝、深圳绿、深圳净、深圳静”城市生态名片打造中率先实践、率先行动,探索环境与增长协同的发展路径、体制机制、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以提升与优化城市绿色领跑能力、政府绿色治理能力、生态绿色修复能力、多方主体绿色协同能力、人口调控管理能力、资源能源安全能力、空间有效集约能力、降碳足迹锁定能力的创新举措与建设经验,诠释深圳突破生态质量与增长速度间的关系研究。
从边陲渔村到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改革故事。阐述历史视域与比较视域下的深圳从试验田到示范区、从改革先行到全面示范的综合改革实践探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改革领域、法制领域的改革典型、市场监管与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政府治理机制改革、民生服务改革模式,进行现实审视与理论诠释,提炼深圳实践对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运行机理的方法价值。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