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深圳对口帮扶察隅帮到了点子上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方慕冰 吴德群
2024-12-30 09:2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校园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医院中患者信任的神情,工地上村民十足的干劲……

尼玛曲珍(前)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排队活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深圳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林芝市委副秘书长、林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马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3年前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始终是深圳援藏工作的重要遵循,始终是深圳全力推动察隅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在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年之际,深圳特区报记者走进西藏林芝的察隅,从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翻看深圳援藏的答卷,真切感受深圳对口帮扶察隅以来给当地居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院医院”向二甲医院蝶变

12月份的察隅,阳光金灿灿的,打在身上暖融融的。

察隅县完全小学,宽阔的操场上,三年级学生尼玛曲珍和同学们嬉闹着。两年前,在一次筛查中,她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二年级下学期,爸爸带我去深圳市儿童医院做了手术,术后恢复得很好。”

尼玛曲珍得到成功救治,是深圳医疗援藏取得的显著成效之一。

察隅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援藏医生张燕飞指着一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锦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今年9月下旬,一个4.66公斤的巨大儿,出生时就重度窒息,无呼吸、无心跳。在张燕飞救治下,“孩子救回来了,恢复得特别好”。满月体检时,家长特意送来了锦旗。

“来这儿才4个多月,我就抢救了3个危重症新生儿。”张燕飞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医疗卫生常识相对缺乏,加之交通不便,很多病本可避免。

“在当地普及医卫知识、提高救治技术,是当务之急。”和张燕飞感觉一致的,是同期来的急诊科深圳援藏医生赵丹。刚来没多久,一个病人因心梗在门诊电梯里突然晕倒,完全没有了心跳。一同搭乘电梯的赵丹赶紧和同事对病人实施紧急抢救,最终,病人成功恢复了心跳。

深圳医疗援藏成效,当地患者和家属体会最深。

82岁的阿加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病情日趋稳定。忙着照顾的侄女扎西措姆感慨:“深圳援藏让县里医疗基础设施有了巨大改善,不然我伯伯年纪大了,转院去林芝会非常不便!”

5年前被称为“转院医院”的察隅县人民医院,在深圳援藏持续硬件、软件投入的接力支援下,今年10月份已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初评。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宁静致远”“集思广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下午的阳光正好,孩子们帮着赵荣民老师,将一幅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拿到操场上晾晒。一时间,察隅县完小操场上墨香四溢。

赵荣民是深圳市龙岗区新梓中学的退休老师。今年3月,他与其他几位退休教师从深圳来到察隅,支教4个月,发挥余热“传帮带”。除指导当地老师教学之外,赵荣民在学校里成立“水火箭小分队”,用废旧饮料瓶自制气压式喷水火箭,每周一节的社团课,“孩子们都发自内心地喜欢,每次发射‘火箭’都抢着看,希望能帮助他们在心里种下一棵科学的种子。”

赵荣民是“圳心藏情”援助行动中的一员,这是深圳市总工会每年投入70万元、聘请离退休教师、医生及其他专业人才助力察隅县人才振兴的举措。

有经验的退休教师来了,年轻血液也在不断注入。

深圳大学的卢若明、赵思媛和邓沁燃来到察隅支教,临近回深,他们心中充满不舍,“在这里上课的同时,也收获到孩子们满满的真诚和喜爱。”

“深圳老师认真、负责,水平高。”察隅县完小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江巴拉姆感慨地说,“他们指导我们教学和参加比赛,连家长的教育意识都跟着提高了。”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成员、挂职察隅县教育局副局长郭占峰表示,教育援藏致力于把深圳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引入察隅,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把藏南桃谷打造成深圳援藏名片

从林芝市往西南方向,行驶在拉林高速公路上,绕过多布湖,一片白色建筑群的汽车营地浮现在眼前——这里是深圳市深汇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藏南桃谷。

5年前,项目一期开始运营,目前正在修建的是二期工程。项目负责人余芳告诉记者,营地共有35名员工,85%是本地人,来自附近几个村落。

“二期预计2026年建成,对外开放后,我们想跟附近村落一起开发民俗体验项目。”余芳说,项目名称从汽车营地更名为藏南桃谷,就是要打造深圳援藏名片,通过专业化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成员、挂职察隅县发展改革和经信商务局副局长李荐贤表示,藏南桃谷原名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是深圳支援察隅发展的援藏项目,由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集团负责落实,经营收入专项用于对口支援察隅县的定向帮扶工作。

家住附近白玛店村的尼玛次仁在这里工作3年多了。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在这儿上班,每个月有3500块钱工资,负担一家老小的开销,还供孩子上了大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作为深圳人力资源领域首名援藏干部,李华泉进藏初期主要负责大学生就业,随后扩大到招聘、培训和人才工作等范围。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下,李华泉推动挂牌成立了劳务协作服务站,汇总收集岗位信息,比例高达1:10,即10个就业岗位对应一个人,累计推送就业岗位信息超3500个,为察隅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万壑树参天,千山开杜鹃。

深圳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就像每年夏天海拔三四千米高山灌木丛中的察隅杜鹃,五彩斑斓,蓬勃盛开,恰如南海之滨、遍布大街小巷的深圳市花簕杜鹃,姹紫嫣红,竞相灿烂!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方慕冰 吴德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