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与金融领袖集思广益,探索生产力向‘新’,资本焕‘新’的前景与手段。近日在广州举行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上,海内外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国内监管和主管单位代表、产业、金融行业领袖,就宏观经济与政策、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命题进行探讨、研判与建言。
立足于海内外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年会围绕“更具开放性、更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更聚焦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模式”“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更精准、更有序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等设置议题,紧密地扣准了当下时代以科技为主战场的产融融合的主旋律。
年会主论坛上,嘉宾就金融活水汇聚滋养科技创新,以结构性改革扩消费稳增长以及一揽子逆周期调节政策为主题发表了观点。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指出,金融机构要顺应科技创新,对金融机构进行较为彻底的机制改革,包括经营战略转到以支持科技为主要方向,设置专门的科技金融组织机构,研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适应科技企业的风控标准,打造支持科技的收益模式和绩效考核,建立科技金融的风险补偿基金以及加强金融人才建设与监管配套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日益增加的总需求不足压力,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中重点是服务消费不足。应通过“源头治理”,优先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短期刺激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长期改革,解决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性问题,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分析逆周期政策调节时指出,目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严峻性加大。同时,内部经济正在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向中高速度转变。基于此,目前的宏观政策也变得更为积极有为。同时,除短期政策之外,长期仍要以改革为抓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
主论坛上,中金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绍统,广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慕春则分别就运用金融期货吸引中长期资金,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深入研究碳排放权、电力等战略品种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刘绍统表示,将通过金融期货产品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市场服务,推进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运用金融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为中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创造良好环境,全力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
李慕春则表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广期所携绿色低碳基因诞生,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广期所在打造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增加我国国际贸易优势、建立多层次市场培育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金融机构代表,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李海强,科技产业代表、神州数码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冰峰,分别以金融赋能与技术创新的角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李海强表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金融机构肩负着“通气补血”、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国际银行凭借跨境服务的优势,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布局中将大有可为。
王冰峰则就人工智能浪潮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契机以及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了阐述,他从企业自身角度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联,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尚处于早期,需要耐心资本的加持。
(主办方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