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北大哲学教授杨立华来深解读墨子、庄子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2024-11-15 11: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读书月,大咖来袭。11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杨立华将抵深,为深圳市民、高校师生带来两场讲座。当日下午,他将做客深圳图书馆,带领读者朋友领略颇具科学精神的《墨辩》;当晚又将现身深圳大学城,与师生和市民一起探寻“庄子的精神世界”。

杨立华教授

17日下午相约深圳图书馆

周日14:30-16:30,杨立华教授将在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五楼报告厅,分享“《墨辩》中的物观”。本场活动由深圳图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活动面向12岁以上读者开放,参与活动无需预约,现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坐满为止。同时,还将在读特客户端、深图视频号、深图微博、深图B站四个平台同步直播。

“在战国时代,有这样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客,他不仅是全能型的天才,也是哲学家中的理工男,还是热爱创造的发明家,更是诸子百家中的泥石流,他主张‘兼爱’与‘非攻’,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及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墨子。”杨立华将带领市民走进不一样的先秦思想。

据《淮南子•要略》之说,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墨子认为儒家所讲的理论都华而不实,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因此,墨家是先秦诸子中卓尔不群的门派,他们奇异的行事风格与作品,与儒家、道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杨立华介绍,《墨子》是一部涵盖学科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典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墨辩》则是《墨子》一书中的辩学专论,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展现出中国古代第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与古希腊逻辑学、古印度因明学,并称为世界古文明三大逻辑体系。《墨辩》的独特性与其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息息相关。直到今天,墨子的思想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无论是其逻辑体系,还是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精神,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智慧。

活动线上直播

17日傍晚现身“北大深圳青年讲堂”

记者还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悉,17日19:00-20:30,杨立华教授将现身“北大深圳青年讲堂”,在北大深研院会议中心开讲。届时,杨立华教授将带领师生和市民一起穿越千年的智慧,探寻“漆园”这一象征背后的深刻意蕴,汲取自我保持的勇气。

活动由北大深研院团委、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面向师生校友、周边高校师生及深圳市民全面开放。本期讲堂还将设置杨立华教授合照、书籍签售环节。

“漆园何处觅,自在人心一片净土;庄子精神远,且留天地几分逍遥。”杨立华表示,庄子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给历代困顿中的心灵以光亮;庄子的哲学,充满奇思妙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可以教会我们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间万物,打破习以为常的认知枷锁。特别是当代年轻人生活忙碌,压力如影随形,在卷不动、躺不平之间来回摇摆,如何在纷扰中寻得内心的自在与超脱、保持一份清明与自由,答案在庄子的精神世界里。

活动线上直播

人物简介:

杨立华,哲学博士,现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出版《思诚与见独之间——中国哲学论集》《庄子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十五讲》《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宋明理学十五讲》《中国儒学史(宋元卷)》《郭象〈庄子注〉研究》《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等专著十余部,译著《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五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桂桐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