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0月28日,长篇小说《蕉鹿》荣获当日颁发的第六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蕉鹿》是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青年作家武捷宇今年1月在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梓行近一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热情关注。值此佳作折桂之际,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深圳读书会特联合邀请廖令鹏、陈劲松、刘万专三人撰文评书,他们分别是作协评论家、大学教师和媒体记者,角度不一,观点纷呈。众生有梦,欢迎争鸣(购书可上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官方微店)。

南方文化流变与生命哲学的交响
廖令鹏
青年作家武捷宇的长篇小说《蕉鹿》,不仅是城市蜕变过程中精神文化变迁的投影,不同的历史时代、精神情感、代际人群的融合与冲突,也是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在当代城市社会发展中的深刻探讨。小说展现了“深二代”青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不仅体现在对现代城市文化、传统文化、南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上,更在于将象征现代城市文化、海洋文化的经济特区“文心”,象征传统文化、前现代文化的内地小城市“安义”,与“广东汉剧”的时空流变和现实图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传统文化的历时性置于下海潮、特区建设、文化体制改革、艺术教育、高考失败、婚外情等具体事件和社会现象之中,刻画了主人公们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变化,描绘了两代人对艺术渴念和理想追寻的城市生活史,勾勒出广东汉剧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形成独特的文学视角和叙事风格。尤其耳目一新的是,小说以“蕉鹿之梦”“庄周试妻”的典故以及汉剧经典曲目,共同演绎城市精神文化与个体的生命哲学。详情>>>
(作者廖令鹏,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芭蕉夜雨凭栏听,逐鹿人生化梦境
陈劲松
在当前众声喧哗的文学场域中,青年作家武捷宇的写作风格卓异,自成一体。她祖籍山西,长于深圳,晋北的厚重与岭南的轻盈,滋养了她丰富而多元的文学才情,塑造了她宽广而辽阔的文学视野。她的小说创作虽还处于摸索阶段,却已通过《十五日》《蕉鹿》等作品,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昭示着未来之路充满希望与阳光。
谈到长篇新作《蕉鹿》,武捷宇自言其看点有三:绮丽繁复的用典和亦真亦幻的隐喻、小说情绪的圆融饱满与收放自如、女性主题的圆形书写。诚然,读罢《蕉鹿》,我的感受与她所见略同,这确凿是一部结构繁复、叙述谨严、语言雅昶、故事跌宕的小说。作者怀古书今,以梦为媒,借戏写人,整部作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各色人物在古典与现代、历史与当下、东方与西方、现实与想象贯通的舞台上轮番登场,由此演绎出凡夫俗子的爱恨情仇,以及时代社会的苦痛悲欢。详情>>>
(作者陈劲松,系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讲师)

四场梦,三十年,两代人,一座城
刘万专
到底“梦”有没有颜色?为何一觉醒来梦就淡化了?
究竟“梦”有没有味道?为何永远都有人在回味呢?
从蝴蝶梦、南柯梦、黄粱梦、蕉鹿梦四场梦共析《蕉鹿》三十年,两代人,一座城。详情>>>
(作者刘万专,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编辑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