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林口县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主题,从资源秉赋寻出路,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餐饮+品牌”经营模式,致力打造集大鹅养殖、大鹅屠宰、鹅产品加工、鹅文化展示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推进大鹅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价值链一体发展,让百姓好就业就好业。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在政府推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培训带动下,林口县鹅产业专业人才达到5000多人,辐射带动鹅产业孵化、育雏、养殖、屠宰、深加工等行业就业30000人以上,就业岗位平均可拉动农民月工资性收入达3000元以上,成功创建“林口鹅师傅”省级劳务品牌。
大鹅养殖基地远景
以养殖扩面挖潜力 带动致富促就业
林口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经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确定把发展大鹅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就业、农民增收有力抓手,深度挖掘大鹅“首颈腹掌羽”“全身宝藏”,科学制定《鹅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力求将鹅资源“吃干榨净”,成功趟出了一条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径。邀请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深入一线专题培训、技术指导,通过贷款贴息、以量限补、养殖补贴等方式,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力促建强“孵化基地+育雏基地+养殖基地”,全面激发鹅养殖热情。2024年,全县大鹅养殖量达到300万只,年孵化能力达到400万只。
养殖规模的壮大,有力带动饲料加工、兽药销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欣欣向荣的就业景象。
黑龙江省中林天恒食品有限公司林口农业综合开发禽类屠宰厂项目,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之一,是将林口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大鹅产业作为县主导产业的中林生态资源开发林口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先行启动项目,是以平台公司为载体,搭建园区产业平台,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二三产融合项目。依托林口大鹅品牌优势,打造成禽良种繁育、规模化养殖、禽屠宰分割及副产品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冷链运输为一体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我们在宰杀、净膛、小毛处理、分级、包装、冷藏、鹅毛处理、鹅肠处理等屠宰加工项目岗位上用工量达到近400人。”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持续开拓鹅产品销售市场,依托“林诚雪鹅”品牌研究推广鹅产品预制菜,谋划在其他县市设立“加盟店”。目前,“林诚雪鹅”门店已在鸡西、七台河等地谋划开办或洽谈加盟店等事宜。
去内脏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对经拔腊拔毛工序后大鹅进行精细去内脏
以产业转型提能级 延伸链条稳就业
王惠是林口县的一名普通工人,学历及文化水平有限,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曾在药店和超市等多个单位打工,月收入多在3000元左右。随着林口县鹅产业的蓬勃发展,黑龙江省中林天恒食品有限公司不断扩大规模,用工需求量不断增长。2020年王惠被招入公司,就职冷库包装工人岗位。一入厂,王惠每月收入就达到了3500元,因工作勤勉、认真负责,2022年升职为组长,工资稳步增长到每月6000元并缴纳保险,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而龙爪镇向阳村大鹅养殖户梁凤军夫妇,每年在春天种完地之后都要抓上四千多只鹅雏精心饲养,在秋收之前直接将大鹅全部出售到黑龙江省中林天恒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再就业并增加了收入。在向阳村,拥有鹅农这个第二身份的家庭不只梁凤军夫妇,对于他们来说,养鹅、种地轻松兼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林口县坚持做强“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大文章,积极对接德青源、大有新蓝图、重庆畜牧科学院白鹅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规划建设屠宰加工、鹅羽绒制品、鹅肉加工等产业项目。鹅肉、鹅肠、鹅翅、鹅肝等分装出售,鹅美食远销北京、武汉、重庆、上海等全国各地。吸引龙头屠宰加工企业入驻,建成冷链车间配置禽类复合生产线,年加工商品鹅超过50万只,销售收入突破6000万元,依托鹅产业的繁荣促进大量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公司鹅产品加工岗位实现就业132人,带动上下游就业岗位300多人,总计500余人,助力林口县人民稳就业、促增收。
工人喂养鹅雏
以文化创新为底蕴 塑造品牌扩就业
闫长胜出生在林口县青山镇一个普通的家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种鹅的养殖市场很不错,自己的家乡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2011年闫长胜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从事孵化和大鹅养殖行业。
为拓宽增收渠道,打造地方特色促进鹅产业模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闫长胜积极打造集种鹅繁育、大鹅养殖、鹅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大鹅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养殖为基础,以餐饮为牵动,以精深加工为主导的大鹅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闫长胜已经有了自己的大鹅熟食店,每只熏鹅的原材料都是厂里自孵自养的,用的饲料都是玉米秸秆儿发酵而成,接近于纯绿色。选的鹅生产周期都在120天以上,经过多层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店里的顾客络绎不绝。他的公司“昊羽鹅业”从养殖到深加工等产业链方面,平均每年带动就业人员达到150余人。
从刚开始创业水袋孵化的小作坊开始,如今发展到全自动孵化;从刚开始孵化几万只,如今发展到几十万只,养殖量几千只现在发展到几十万只。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闫长胜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链,逐步发展壮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大鹅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据介绍,林口县一直坚持把提升“林口大鹅飘香龙江”知名度作为主攻方向,以鹅美食为中心,引导大鹅餐饮企业发展外地加盟和分店建设,搭建“林口鹅文化”宣传平台,建成鹅文化展示中心、主题宾馆、步行商业街,精心打造林口大鹅及地方绿色食品伴手礼,强力建设集“美食餐饮+娱乐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基地,全方位推动鹅产业向鹅文化发展。
据统计,全县鹅餐饮企业、县外加盟企业发展到39家,年销售大鹅60万只以上。“胖子鹅店”“林诚雪鹅”“莱亿知熏鹅”等县域鹅美食品牌远近闻名,肥鹅姥铁锅㸆大鹅技艺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林口以“鹅”为元素的文旅标识更为鲜明。
通过举办书画展等宣传鹅文化、美食系列活动,进一步带动了全县烹饪、电商、旅游、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打响了林口鹅产业美誉度,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成就了更多就业机遇。全县鹅美食产业方面带动就业超过1000人。
鹅舞翩跹产业兴,就业花开满园香。林口县以有力有效的实际行动让小小种鹅蜕变成光彩夺目的“金鹅”。2024年,林口县预计大鹅年产值3.6亿元。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吸引了人才回流、解决了群众就业,拓宽了百姓“致富之路”,奏响了民生“幸福之歌”。
(视频和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