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团队成功救治一名罕见部位妊娠患者。
2024年7月,23岁的小刘(化名)在期待中迎来第一次怀孕,但自从发现怀孕以来就反复出现左侧腰痛情况。常规早孕期检查中HCG呈正常翻倍升高,7月27日外院复查HCG值已升高至26488.7IU/L,但超声检查却未在宫腔内发现孕囊。经多番寻找,最终在极为凶险的腹主动脉旁与左肾之间看到混合性包块,高度怀疑腹腔妊娠,随后于7月28日转至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面对这个几乎游走在生死边缘的罕见病例,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一区祝文峰主任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召集放射科、超声科、麻醉科等专家,展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跨学科紧急会诊。
全腹MR平扫与增强检查的结果如同晴天霹雳,揭示腹腔内腹主动脉旁隐匿着一个囊实性包块,其位置之凶险,紧贴L2椎体下缘,与生命之脉——腹主动脉紧密相连,仿佛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HCG值飙升至34564.00IU/L,而超声影像更是触目惊心,显示胰腺下方竟藏着一个鲜活的妊娠囊,胚胎顽强存活,大小已至8周,却错误扎根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禁地。
因病例极为罕见,搜索国内外文献均为个案报道,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诊疗共识/指南。祝文峰主任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冷静分析,果断决策。面对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罕见腹腔妊娠,她首先选择药物治疗作为突破口,给予每日口服米非司酮50mg,以期降低胚胎活性,术前复查HCG值下降至3518.00 IU/L,为手术清除障碍,同时减轻手术本身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8月6日,妇科金平主任紧急启动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跨地域、多学科线上会诊。面对这例罕见且危急的腹腔妊娠病例,专家们一致认定,唯有手术方能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抢得先机。
吴波副院长以高度责任感和敏锐洞察力,迅速调动各方资源,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陈汝福教授和林青教授亲临指导,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8月8日晚9时,在吴波副院长的主持下,妇科各病区、医务科、护理部、手术相关科室主任等围绕即将到来的手术展开一场深入的围术期讨论。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演,每一种可能的并发症都被预设了详尽的应对方案,只为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无误,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最坚实保障。
术前多学科会诊
8月9日7:30,陈汝福教授等为患者实施手术,吴波副院长、金平主任、祝文峰主任及何芳护士长在台下做好保障工作。经术中证实,患者的腹腔妊娠包块大小约3.5x3.0x2.5cm,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左旁,肠系膜下静脉后方。术中用超声刀谨慎分离妊娠物与周围组织、错综复杂的血管网间的致密粘连带,将妊娠组织完整清除干净的同时未损伤周围血管及输尿管等邻近组织分毫,术中出血仅5ml。
陈汝福教授、林青教授、史文娟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后第1天HCG值已降至827.87IU/L,术后第二天降至468.43IU/L,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腹腔妊娠发病率为1:15000,约占所有异位妊娠的1.3%,但与输卵管妊娠相比,孕产妇死亡风险增加近8倍。腹膜后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种植在盆腹腔腹膜后腔的一种罕见异位妊娠,属于腹腔妊娠的特殊类型。由于腹膜后妊娠的妊娠囊与腹膜后的大血管及神经等毗邻,因此不仅容易导致腹膜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且治疗难度大。由于发病率低,目前关于腹膜后妊娠的文献均为个案报道,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诊疗共识/指南,给临床医生诊治决策的选取等带来一定困难。
这场生命战役的胜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凭借深厚的专业技术、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精准施策,为患者铺设了一条通往健康的希望之路。同时,多学科紧密合作,确保救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谨无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术后吴波副院长、陈汝福教授、林青教授、妇科金平主任、祝文峰主任、麻醉科黄晓雷主任及医疗团队合影
在面对生命挑战时,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更有一支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医疗队伍。未来医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升级,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以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贴心的服务,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的灯塔,守护健康未来。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江晓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