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通航效率、优化航运市场营商环境、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9月5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深圳东西部船舶定线制实施一周年的“成绩单”。读特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经过科学评估,深圳海事局决定在原颁布船舶定线制有效期届满后继续实施,有效期五年。
深圳海事局副局长曲义江介绍,近年来深圳港航经济发展迅速,通航环境限制和水域交通承载力不足成为制约深圳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服务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助力深圳港航经济发展,深圳海事局于2023年4月实施深圳西部船舶定线制,2023年7月实施大鹏湾水域推荐航线。
其中,西部船舶定线制位于赤湾水域,由深圳西部公共航路、妈湾警戒区、蛇口警戒区组成,旨在通过分隔相反方向上船舶交通流的方式,规范船舶航行路线,降低船舶碰撞风险,提升船舶通行效率。
深圳西部船舶定线制示意图。
东部大鹏湾推荐航线位于大鹏湾水域深港分界线以东的深圳一侧水域,是继大鹏湾进出盐田港传统深水航路之外又一条较深吃水的航线,丰富了盐田港航线资源供给,是一条深圳完全自主可控的重要海上通道。
大鹏湾深圳水域推荐航线示意图。
据曲义江介绍,东西部水域船舶定线制实施一年来,突破了发展瓶颈,提升了通航效率,促进深圳航运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成效愈发凸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了深圳海域通航效率。在深圳西部港区,西部公共航道日均船舶交通流量由490艘次增加到519艘次,同比增加5.9%,船舶的平均通航时间保持在13分钟。在深圳东部港区,推荐航线开辟出一条进出深圳东部港区的“自主航路”,船舶待泊时间大幅减少,2024年上半年进出盐田港船舶平均待泊时间由1.2小时下降到0.7小时,同比下降41.7%。
二是深圳航运市场营商环境更具竞争力。2024年上半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总量达15291.16万吨,同比增长12.43%。集装箱吞吐量1554.9万标箱,同比增长14.9%。西部水域还重点保障了机场航空煤油供应等重点物资运输,航经相关水域的油料运输船舶进出港1054艘次,同比增加294.76%。在东部水域,新航路的开辟彻底改变了多年来进出盐田港只有一条主航路的历史。2024年上半年,盐田港新增9条国际班轮航线,港口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是深圳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划定的“定线制”进一步细化了船舶航行规则,优化了船舶航行秩序,规范了船舶航行行为,减少了船舶交叉会遇局面,从源头上降低了船舶发生事故的风险。据统计,实施定线制措施后,在提升水域交通承载力的同时,深圳海上交通事故发生率维持在万分之零点四以下低位运行。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张谦表示,定线制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深圳的海洋资源管理和利用,有效减少船舶航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事故,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
不仅如此,定线制的实施也对深圳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西部港区通航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前海自贸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不断落地,多家国际航运公司来此设立区域总部,促进了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提高了深圳在全球海洋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张谦认为,深圳东西部船舶定线制的继续实施,不仅有助于优化海洋资源管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升海上交通管理水平,还将加快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步伐。
(图片来自深圳发布)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