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爱唱戏我是知道的。童年时代,我的耳边便浸染了母亲“咿咿呀呀”的唱戏声,有一些唱词我便永远记了下来: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
母亲唱戏的样子,总是很投入。那时的她正年轻,梳两条长辫子,声音清脆得像百灵鸟儿,总是一边唱戏,一边嘴角带着吟吟的笑意,身体和手指不断变换着造型……那神态、气质,看上去就像是专业的演员。
我依稀记得,在所有的戏剧种类中,母亲似乎对黄梅戏和越剧情有独钟。在家里、在工作闲暇之时,甚至走路的时候,她都会声情并茂地哼唱。那时,广播里只要播放越剧或黄梅戏,母亲便会侧耳认真倾听,然后跟着大喇叭里一句一句地哼唱。听到熟悉的唱词,她便会和大喇叭里的同时唱起来,那高昂的声音像两条欢快的河流汇合到了一起,撞出一串串的浪花。
那时候的生活很是清苦。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只是做临时工,还有我们三个孩子拖累着她。我清晰地记得,那时我的衣服总是不合身,因为总是穿表哥穿小了的衣服,哪会有那么妥帖呢。我若是再穿小了就给弟弟穿。就连母亲自己也是经常穿大姨给她的衣服。
生活再是清苦,只要有戏曲,母亲的精神世界便会丰富起来。
那时,农村会经常放映露天电影,我最喜欢看的是打仗的片子,而母亲最喜欢看的则是戏曲电影,诸如《天仙配》《女驸马》《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有一次放映《红楼梦》,看到宝玉哭灵的那一场,母亲哭红了眼睛。我当时也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要哭,后来我想或许是母亲同情林黛玉红颜薄命的悲惨命运吧。
那以后,母亲常常在家里唱“哭灵”这段词。“林妹妹,我来迟了——”那一段唱白被母亲演绎得如悲如泣。耳濡目染之中,我竟然也受到了影响,对林黛玉自小便有了同情和好感。
有一次,我们兄妹二人在家办“锅锅灶”(孩童的一种游戏),妹妹问我:哥,你长大了娶个什么样的老婆?我郑重地说:要娶就娶像林黛玉这样的。
后来,我长大了到外婆身边去上学,终于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如此喜爱唱戏。外婆告诉我,母亲打小就对唱戏有兴趣,后来又考上了戏校,就在她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之时,外公却无情地泼了一瓢冷水。只因为,唱戏的旧时被称为是“戏子”,遭人看不起,外公因而坚决不允许母亲去。我不知道,母亲背地里该是如何伤心,又该是落下了多少的泪!
我上高中时,市面上已经有了收录机和磁带。我知道母亲喜欢戏曲,那一次回家特地买了两盒黄梅戏和越剧的磁带带给母亲,母亲如获至宝,乐开了花。那两盒磁带此后被母亲每天反复听、反复跟着吟唱……
我对母亲是理解的,我知道,只要有了戏曲,母亲便会将清贫的日子唱得富有,黯淡的日子唱得阳光灿烂。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