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往事|人文天地·南海潮

耿艳菊
2024-07-24 10:0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是清淡得如一粒绿豆,那应是最久最佳的方式吧。

毒辣辣的太阳,火球一样扑过来。我站在站台等车,心急如焚,口干舌燥。旁边的小卖部门口立着大冰柜,我知道里面藏着炎热夏季的诱惑。可我无半点动心。望着路上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我想念一杯莹绿、清透的绿豆汤。

回到家,东翻西找,终于在米袋的后面发现了绿豆。是上个月或者更久点,去超市买米,看到一堆深深的绿,心生怜爱,一并带回了一捧,然后就随手扔在了角落里。伸手向里,拉出绿豆,洗锅,开火,我想熬那清香、去暑气、平心的绿豆汤。

忽然想起了绿豆的一些旧事。那时的绿豆不在超市,在田间地头。大块肥田里没它的位置,农人的心里有花生大豆占着,他们不指望绿豆。因此,田地头,树下,又贫瘠又结实,就成了它的根据地。种子播下去,锄两遍草,喷一次药,就完全丢开不理了。倒是它,顽强得很,无论旱涝,总是长势蓬勃。

转眼,已结满碧绿的豆荚。由绿成黑时就可以摘了。我喜欢剥豆荚,那绿盈盈的小豆子从黑色的壳里蹦出来,让人感到欢喜。收获之后,就搁在仓里自家吃。夏日里,母亲给我们熬绿豆汤,煮绿豆南瓜粥;冬天,母亲把绿豆磨成面,做绿豆糕,给我们当点心吃。因了这小小的绿豆,平淡的生活有了盼望和精彩。就像一幕戏,有主角,有配角,才算完整。如果只有主角在台上咿咿呀呀唱,是不是少了一种剧情的美呢?也许坐在台下的人都要打瞌睡了。

朋友亦是如此吧。一位多年的朋友,高一时我们同桌一年,气味相投,相处甚欢。后来,不同班了,每次见面都觉得清新亲切。再后来,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再也没见过面,只是偶尔淡淡地问候一下。然而,上网或翻看手机时,看到她的头像或号码,总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有时情绪低落时也常常会想起她,就像燥热焦渴时会想到一碗凉沁沁的绿豆汤。有一次,向她聊起这样的想法,我们竟是惊人的相似。原来我们都是被彼此藏在角落里的绿豆呀!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淡,就像一粒微小的绿豆,盈盈的,散发着清香,给人清凉爽心的感觉。没有所求,给予的总是美好。这淡淡的情怀,并非生命的必需,可是缺少它,就像大海没有波浪一样,平庸乏味。

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长谷”之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是清淡得如一粒绿豆,那应是最久最佳的方式吧。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

(作者:耿艳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