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区大冲村,为保护100多年树龄的古树建立古树广场,现代高楼与百年古树相生共融。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编者按:
“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深圳1700多株在册古树名木,以极其重要的生态、科学、文化价值,共同构成生生不息的文化遗产、绿色文物和历史见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生态筑城”的重要行动,更是全面推行林长制“十大任务”和林长制、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一环。今日起,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深圳特区报开辟“守护绿美古树名木”专栏。敬请垂注。
始建于清朝的盐田区明珠社区江屋村,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客家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该地自然资源丰富,更有多达10株生长茂盛、亭亭如盖的百岁古树。村中的老祠堂、关帝庙与古树相映成趣,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世代村民的情感与记忆。2017年4月,随着盐田河临港产业带被批准为深圳市重点开发建设区域,江屋村开启了城市更新的新篇章。
江屋村二期城市更新项目中,紧邻的3株国家三级古树——一株220年的古樟树和两株110年的古龙眼树,成为保护工作的重点。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建设单位精心编制了古树原址保护方案。
江屋村以古树为中心构建社区活力中心,将古树生态景观融入城市更新整体景观设计,营造可供运动、纳凉、休憩、教育的公共景观节点,让古树“活起来”“传下去”。
近年来,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相继出台了涉古树名木原址保护的政策规定。2016年《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2022年出台文件明确涉古树名木的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项目须在项目规划阶段编制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并通过专家评审及主管部门审核;2023年根据《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细化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审核流程;2024年制定《深圳市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原址保护方案编制指南》。这一系列针对性强、可行性高、操作性好的举措,为古树名木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筑起了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安全防线。
在南山区大冲村、龙华区龙胜南等城市更新片区,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坚持实施古树原址保护,并积极协调、指导建设单位创新突破,将古树打造为更新单元特有的风景,同时多次组织相关单位、专家进行全方位论证评估,最终确定以古树为中心建设古树广场、古树公园等公共配套空间。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深圳的城市更新正不断推进,既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品质,也将努力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古树名木、建筑遗存,留住乡愁所依、文脉所系、底蕴所在。
编辑 王雯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