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科班出身”到“深耕技术研发创新”,已扎根综合布线领域18年的李国瑜带领团队奋力解决行业难题,不断带领公司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至今已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了31项技术专利,其名下总共有34项与电缆、光纤等通信技术相关的技术专利,这些专利技术被应用在基础通讯、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建设、数据中心、制造业、酒店等多个不同行业中,以及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和安防系统等领域,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助力国内外城市智能发展。她亲自领导并参与到公司上百个项目的建设中,助公司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以及“专精特新企业”认证,并在系列产品供应领域上保持着领先地位。
李国瑜
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时间拉回到2004年至2006年,李国瑜先后在英国两所知名大学就读并获得双硕士学位,收获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2006年回国后,她初涉综合布线行业,不是学相关专业“非科班出身”的她还有点不太适应。那时的网络和线上学习资源没有现在发达便捷,她通过努力看书、找相关资料、向前辈和工程师学习,促使自己逐渐成长,从第一次参展面对客户咨询时少许手足无措,到不断了解、深耕这个行业,并试着研究、创新解决从中发现的难点。
“当时我们在展会上接待一位老客户的时候,聊到综合布线行业中的运维难题,当时就萌发了想开发一款能够解决寻线难题的产品。”她注意到有一种光导材料,它能传输可见光,当时的思路是:将它与线缆相结合,使得线缆在传输信号的同时能够发出可见光,这样就可以通过肉眼快速找到线缆的走向和连接点。有了这个想法后,难题就在于如何能把产品成功地生产出来。产品开发过程中,困难不少,实验发现常规材料容易折断且与线缆不好结合,找到材料厂家经过反复沟通制作出几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实验后虽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发现加工出来容易回弹,对整个线缆性能造成影响,仍未成功,那时产生的实验废品已达数十吨,产品开发一度陷入困境。她和团队不甘心失败,经过调整后又信心满满,继续努力加班加点寻找问题点。“晚上加班太晚同事们饿了就点外卖,困了就直接在公司休息。有的查资料,有的跑材料供应商,有的研究制作工艺过程,后来我们还带着问题出差向行业专家沟通学习。”一段时间后,她带领团队按照新的研发方案不断尝试和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地研发出了这种可见光一秒寻线线缆。这便是她和团队的专利技术之一——可见光寻线线缆(专利号2022109334799)。
李国瑜带领团队参加展会推介产品。
李国瑜现场实际操作介绍,这款线缆不仅具备传统线缆的高速数据传输功能,当需要确定、寻找铜缆、模块、光纤、跳线两端的对应关系时,仅需要一束光线,即可通过可见光的光源照射,在一秒内通过肉眼准确、快速定位及判断它们两端的关系,使得线缆的走向和连接点一目了然。可见光一秒寻线技术在基础通讯、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比如在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中,该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线缆运维效率,减少运维成本,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难度,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运维人员无需依赖繁琐的寻线工具,可以在一秒内快速准确地分辨机房信息点跳接关系,为故障的排查争取宝贵的时间;对于在建施工项目的线缆铺设,该技术可以直接通过两端发光状态快速确定线缆两端,无需通过打水晶头来确定,提高了项目的施工进度;对于智慧校园建设,该技术可提供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持。
聚焦关键方向深耕研发
“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感谢自己和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把研发思路转化成最终的产品。”李国瑜说,接下来,她和团队计划沿着数据中心领域的研发、大数据领域的研发、AI领域的研发等几个关键方向进行深耕,致力为综合布线产品赋予更多的数据中心化、大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特性,将带领团队继续致力于研发更多优秀的线缆产品。她期待未来能够实现及发展更加灵活、可靠、安全、智能化、环保及节能的综合布线系统及设备,使它能够提高通信质量和稳定性,自动监测和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希望通过我的创新研发工作,为深圳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国瑜在公司与客户技术团队洽谈。
“深圳的地理位置、政策举措、文化氛围以及人物事迹等因素共同吸引我来到这里发展。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和市场的活力,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李国瑜表示,深圳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科研人才,比如一些成功的企业家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并带领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经历深深影响了她。而李国瑜的故事和经历,也将持续传递坚持不懈的奋斗创新精神和满满的正能量。
李国瑜
1981年出生,英国留学双硕士,现任深圳市联讯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研发总监,莱讯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艾柏森通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2021年被认定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22年获“深圳市龙岗区深龙英才”。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