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深圳科技创新密码》(19)|本土企业崛起

段亚兵
2024-05-24 08:48
收录于专题:深圳科技创新密码
摘要

谷牧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深圳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要求深圳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上,由过去的铺摊子、打基础,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上来。

1985年8月12日李灏出任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长;1986年任深圳书记兼任市长。李灏(1926-)广东电白人。1946年入中山大学,1947年10月参加革命。1983年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2008年11月,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举行的评选活动中,李灏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和30名社会人物”。

李灏来深圳时,最看重的是有没有“试验权”。出任前,一位中央主要领导找他谈话时,李灏问:“深圳还是不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领导回答:“当然是啊”。心有所思的李灏接着问:“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能这可以改、那不可以改。可不可以突破现行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中央领导点头同意。后来李灏有一次对媒体记者说:“有了这个权,我觉得来深圳就有点意思啦,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李灏一来到深圳,就参加了第二次全国特区工作会议。此次会议1985年11月25日~1986年1月5日在深圳召开,国务委员谷牧主持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谷牧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深圳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要求深圳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上,由过去的铺摊子、打基础,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上来。关键时刻国务院领导再次为深圳的发展定向把关。

搞清楚了这个背景,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李灏上任后做的几件大事情的意义:成立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1985年11月),成立市规划委员会(1986年1月),成立市监察局(1987年5月),成立市投资管理公司(1987年7月),建立证券交易市场(1987年9月),举办首次土地拍卖会(1987年12月),实行住房制度改革(1988年6月),推行社会保障制度(1992年)等。

图片来源:深圳商报

2008年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笔者写了《创造中国第一的深圳人》一书。为写作此书我采访了李灏书记,请他说说自己在深圳主政时做过的重大决策。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让我深受感染。他大概列举了上面所说的事项。

我感觉李灏书记执政的最大特点,不但善于谋划、准确判断,而且敢于为改革承担风险。其中的几件事让我思考良久。比如说,深圳成立外汇调剂中心。李灏刚到深圳一个星期日的早上,市纪委和市检察院的负责人找他批准,要对深圳特区发展公司总经理立案审查,罪名是公司买卖外汇;而且说明此案中纪委已在关注。李灏听后沉吟一下、主张缓一缓再处理,他解释说:“这件事合理不合法,老总个人并没有从中牟利……”

后来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成立后,让外汇买卖合法化,类似这样的事情就不难处理了。对特发公司的“倒卖外汇案”,如果不是李灏顶住缓办、真的把深圳最大的特发公司的总经理抓起来,恐怕比当年中电深圳分公司的走私案更要轰动。深圳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后,既解决了外贸企业只能以远远低于行情的、扭曲的价格将外汇卖给银行,使创汇企业发生亏损、无法持续发展;又釜底抽薪地根治了当年外汇黑市猖獗的问题。后来全国各地纷纷移植深圳的做法,从而改变了我国外汇管理漏洞百出的局面。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段亚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