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界的“博尔特”诞生!深企参与研发的“天工”百米夺冠揭秘

读特客户端 张克 综合
08-17 18:4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约好了,明年北京再见

8月17日下午,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完成所有赛项,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这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届比赛。闭幕式上,本届比赛决出的26个冠军集体亮相。

其中,备受关注的“百米飞人”大战中,由深圳企业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和大股东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成人形机器人史上首个百米“飞人”,以21.5秒的成绩获得100米赛跑冠军,是全场唯一全自主奔跑无需人工遥控的选手,这意味着机器人“大脑”技术革命性的进步。

8月17日,“天工”获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赛跑冠,是唯一全自主奔跑、无需人工遥控的选手。 受访者 供图

5V5足球赛中,清华大学火神队以1:0战胜德国HTVK+Nao Devils联队,斩获冠军。

闭幕式上,舞台中央的“智芯”装置缓缓降落,收回封存,也宣告第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

当日,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中国电子学会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

机器人界的“博尔特”诞生!

深企参与研发的“天工”百米夺冠揭秘

继今年4月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后,本次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天工”又一次拿到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百米短跑冠军。此外,“天工”还获得了1500米亚军,包揽400米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以及4*100米接力赛亚军。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今天(17日)的百米飞人大战,“天工”昨天晚上专门进行了调试,将速度进一步提升,今天已拼到极限。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运动控制负责人郭宜劼透露,昨晚的调试侧重两方面。

其一,是针对今天的4×100米比赛优化接力方式,也就是采取半自主的方式让上一棒选手在进入接力区时自动变道,与下一棒选手错身,从而减少遥控人员操控失误带来的风险。

其二,针对百米短跑不断提升速度,尝试将速度提升到4米/秒。“我们尝试了几台,发现今天可以靠这个速度拼一把。”他说。

在100米、400米和1500米三项比赛中,“天工”全程通过视觉感知、环境感知,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算法,并结合OCC环视感知模块,实现对环境的实时占用与语义感知,能自主识别赛道分道线,面对多台机器人同向奔跑的干扰与大曲率弯道,仍能稳定保持在规定赛道内。这一精准的环境识别、动态控制与自主执行能力,将为未来机器人实现多地形多场景自主移动作业奠定基础。

此外,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天轶2.0”还包揽了工业场景的物料整理赛冠军、亚军和物料搬运赛亚军、季军,以及酒店场景迎宾服务技能竞赛的亚军,展现出在多个场景中自主完成任务的落地能力。

据悉,2023年底,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与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 10 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联合组建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在创新中心成立之初,优必选不仅调派了研发人员协助启动多个项目,还向创新中心开放了300多项专利,助力快速研发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机器人与今年4月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夺冠的是同一型号。在创造“天工”的人眼中,两枚金牌的含金量有啥不一样?

“一个是极限长跑,一个是短跑。”他说,长跑主要考验机器人的可靠性、长时间跑步过程中如何解决发热等问题;短跑则更多看机器人的极限爆发能力和瞬时转速和力矩。这一次百米大战赛场上的“天工”,已经拼到了最大转速和力矩。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南方+)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徐雅乔

(作者:读特客户端 张克 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