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赏牡丹
这只永乐白釉暗花瓷碗
乍一看光洁澄澈
实则盛满繁花 芬芳馥郁
01
白中闪青
心花“暗”放
“这碗可真‘素’啊”
初见这只碗的你
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这只深腹碗“大度(肚)能容”
如同鸡心的造型也是心花“暗”放
碗内壁波浪纹和一周蕉叶纹
外壁口沿划回纹
腹部刻画的是缠枝牡丹和菊花纹
互相间隔,颇为美观
△瓷碗外壁的花纹示意图
这件瓷碗的“素”或许体现在它的“白”
洁白的薄胎上
施粉白色釉
这不是简单地把白色“饱和度”拉满
最终呈现出白中微闪青
更使得这件瓷碗细润如脂、温润如玉
这便是典型的“甜白瓷”
02
甜美如脂玉
白瓷史上极
诞生于明永乐时期的甜白瓷
是白瓷的一种
白瓷大约到隋代发展成熟
与前朝的白瓷相比已是
“胎骨更白,釉面光润”
△故宫博物院藏隋代白釉高足杯(左)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甜白釉暗花缠枝莲纹三系罐
发展到明代的甜白瓷
更是如玉、如脂、如积雪
胎质更加细腻光净,感觉“甜上心头”
堪称中国白瓷史上的极品
△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甜白瓷的釉层有厚薄之分
薄釉常常是与薄胎相配
形成的釉面平整晶莹
瓷器整体的厚度薄到一定程度
甚至能够透过光去
这样“薄+薄”的搭配
让釉色更加白亮莹润
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
也就有了“甜白”的美誉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看似通体留白的“素”
但细瞧又满饰花纹的“繁”
形成了克制又深沉的美
03
牡丹是这件碗的
不“素”之“刻”
这件甜白瓷的珍贵
不仅在它的呈色之素简
也体现在暗刻的繁华
简繁相互衬托、相互成就
牡丹一出,便自带繁盛之势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万物竞发的春夏之交
也难掩牡丹之娇
△北京景山公园的牡丹
牡丹纹是中国传统纹样
人们寄情于它
赋予它大气富贵、国色天香的美好寓意
△文博日历丨谷雨三朝看牡丹
△2024年总台春晚《年锦》,宋·牡丹纹的“霸屏特写”
它总以一种难掩优美的姿态
唱出一曲曲“牡丹之歌”
牡丹暗刻馥郁藏
甜白温“碗”内涵香
文物上盛开的繁花
是岁月留下的芳华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