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素面|人文天地·南海潮
王小微
04-17 09:04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收拾了一天屋子。到了晚饭时,打开冰箱,决定给自己做一碗素面。

西红柿,又圆又大,静静地躺在冰箱里,正是汁水吹弹欲破的时候。青黄瓜,看起来也翠绿如初。咔嚓切开,声音清脆,清香扑鼻。

这些蔬菜,都来自婆婆的菜园。房前屋后,婆婆忙碌了一个春天,又一个夏天。这个夏天,我几乎没怎么去过菜场。拿回来的青菜吃完了,又不远百里,坐着城际公交,大包小包地载回来。

这枚西红柿,不是红的,是黄的。因为放得久,现在黄得晶莹而耀眼,简直有几分金属的色泽。跟菜场的精品西红柿比起来,这柿子模样不佳,柿脐处还生出条条黑色瘢痕。但是,切开来,汁水四溢。只需将那些瘢痕去掉,盘中,便是如沙似雪。

锅中放油,葱花爆锅,加入西红柿块翻炒,很快,锅中便是甜柔的黄绿。加入清水、盐,沸腾后,下入细细的龙须面,再下入切得薄薄的青瓜片。面在水中翻滚,金黄和碧绿也在水中跳跃。及至面熟了,再淋入几滴香油,盛至碗中,大功告成。

西红柿的酸爽,配以黄瓜的清新。这一碗面,没吃之前,使人感到是一碗青绿山水。啜至口中,绵绵幽香,热热地暖人心肠。

几分钟,就好好地吃了一顿饭。这种简单、闲适又清净的满足,竟是久违了的。

一瞬间,心下默默。想到从前女儿的假期,总是费尽心力,为她做遍花样美食。可是却很少,为她做一次这么朴素的汤面,让她去体会食物的本源,那种食材本身的清甜与醇香,带着露水的甘美、太阳的余温。

青春期的孩子,连食物也一起,向往着热烈。禁不住轻声叹息,胃口和习惯,都不是一时能改变过来的。也许从儿时,就该好好培养。

又想到乡下,一个人独居的婆婆。吃下这碗素面,竟有几分羡慕起她的乡居生活。

剩下一个人的婆婆,执意守着老房子,还有房前屋后的菜园。老房子年代久远,几经修缮,尚可遮风挡雨。每年春天,婆婆在小菜园奋力开挖,整理好每一条垅,规划好每一分地。我想象着她一个人去菜园的样子。也许,那里的声音、气味、颜色,早已形成了她生命的底色。在盛夏的清晨,天一放亮,她就踏进了小园。空气清朗,露珠闪烁,青绿沾衣。一个人,站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里,特别在年老时,这种老有所依之感,会尤其让人心里踏实吧?

忽而,我竟也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开始喜欢孩子,愿意亲近土地。既然老之将至,老之必至,且张开双手,坦然地接纳它,欣然地恭候它。

曾经,那么想离开的乡村与土地,却开始悠然神往。想象着,老了的那一天,我也回归一片土地。我在那里种上韭兰、玫瑰,种上青绿菜蔬,种上芬芳如野果一样的果实。我在太阳底下除草,在清晨和夜晚灌溉。看露珠一颗一颗,晶莹剔透,看每一片叶子绽开新绿,每一朵鲜花在风雨中和骄阳下怒放。

到那时,我也会变得跟婆婆一样,满脸皱纹,满面黧黑。然而,比起劳动的欢愉、收获的甘美,这些又都算什么呢?

年轻的时候,我们那样执着于生活。我们要高楼大厦,要富丽堂皇,要烈火烹油,要鲜花着锦。可是老了,只想要舒适的布衣,要遮风挡雨的泥屋。窗前几枝花,眼前层层绿。

一日三餐中的一餐,有一碗园中青蔬煮成的素面,大概,便足矣。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