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乡关 | 人文天地-前海
02-26 13:41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微信圈里,有老家的朋友晒一条鱼,说是刚从洛河钓上的鲤鱼,足有尺把长。“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呢,朋友嘚瑟。我知他言外之意是家乡的水体治理很有成效,一度被污染的洛河伊河,如今重回“洛以浑深宜鲤,伊以清浅宜鲂”的自然状态了。

鲤鱼和鲂鱼,是古代洛阳人的盘中珍馐。从东汉开始,红烧鲤鱼(时称“脍鲤鱼”)就是洛阳的一道名菜,辛延年《羽林郎》诗中有“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的记述;苏东坡的高徒张耒不但诗写洛水之美,也写了洛河的特产鲤鱼;晚年在洛阳履道坊宅园和龙门山水间往返流连的白居易,对鲂鱼情有独钟,在《饱食闲坐》诗中写下了“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的动人诗句……

鲂鱼是和鲤鱼同科的鱼类,但外形较鲤鱼显著不同,倒与鲫鱼十分相似,肉质更显白嫩幼滑。我记忆中,家乡人虽然常以红烧鲤鱼装点席面,但因肉质粗而腥气重,要烹出上佳味道实属不易。所以要说吃鱼,我们靠近伊河的人家更喜欢“线板儿鱼”——形状如同旧时妇女用来缠绕棉线的小木板,指的就是鲂鱼。

“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出自北魏时期的洛阳人之口。那时作为都城的洛阳,人口剧增,居民以来自草原的鲜卑人为主,牛羊肉不继,又必需肉食,以致当地鱼获大热,临城的洛河岸边形成不少熙来攘往的鱼市。古书《洛阳伽蓝记》对此有详细记述:“别立市於洛水南,号曰四通市。民间谓为永桥市。伊洛之鱼,多於此卖,士庶须脍,皆诣取之。鱼味甚美。京师语曰: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城东也有吴人坊,俗称鱼鳖市……城南归正里,民间号为吴人坊,南来投化者多居其内。近伊洛二水,任其习御。里三千馀家,自立巷市。所卖口味,多是水族,时人谓为鱼鳖市也。”

称美洛鲤伊鲂,比照的还是牛呀羊的,这既说明当时食鱼者众,致使鱼价高企;也说明牛羊的肥美滋味,终究在草原人的心头萦萦绕绕,挥之难去。

《山海经》里说“灌举之山,洛水出焉”“蔓渠之山,伊水出焉”。鲤鱼鲂鱼,应该在这两条古水系形成之初就优游其中了,其营养美味,也定非北魏洛阳人最先识得。自北魏上溯60年左右,有一个人就坚决不被洛鲤伊鲂的美味融化,他便是当时在洛阳执掌西晋王朝的齐王司马囧的手下张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并写下了著名的《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张翰去官返乡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躲避时局灾难。但张翰的借口,着实找得漂亮,也真实得让人无话可说——我想死家乡的美食啦,我就是念念不忘那些吃喝,这就是我要回老家的原因,没有之一。

编辑 温静 审读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