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往事 | 人文天地-前海
王溱
02-26 14:05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洗澡是人类不可缺失的生存必需。人如果不洗澡,后果可想而知。当然也有人就是不喜欢洗澡。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个例代表不了普遍。

洗澡的历史与人类的诞生应该在同一平台。远古时代,物质条件极为有限,但不缺的是水。海水、湖水、河水、江水,但凡有水,祖先们就可以清除身上的污垢。尽管那时没有“卫生”“清洁”的概念,但用水清理身上的“多余”,应该是人类的本能。

进入有文明的时代,人们不仅注重礼仪,而且很在意外貌。干干净净的肌体,整洁的服饰,是众多人的追求。洗澡在我国自有文字以来就有了详细的记载。早在先秦时代,祖先就使用了诸如“洗”“沐”“浴”等字来表达洗涤身体不同部位的含义。不过“沐”也好,“浴”也好,“洗”也罢,开始都在“私密”的空间完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水道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供水设施得以改善,澡堂便应运而生。

现在人们对澡堂的印象,应该大都停留在上个世纪初以后这个阶段。之前的情景只能从照片、影视和历史资料,以及文学作品中去寻找了。

澡堂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生活的回味,对有些人来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过往澡堂的规模、档次、条件虽参差不齐,但总体能够接受。也就是说,贵,贵不到哪儿去;差也不会差得离谱。印象中我所居住的青岛曾有几处比较有名的澡堂:天德堂,三新楼,新新池,玉生池,东华池,建新池等。除了有“名头”的之外,分布在各区域的“杂牌”澡堂也不在少数。平时这些澡堂生意未必兴隆,但一到过年过节,立马变得人满为患。老祖宗留下的传统,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必须干干净净。环境如此,人也如此。以前条件有限,很少人家有独立的卫生间,加上没有供热,在家里洗澡可以说是件很困难也很尴尬的事,这自然导致了澡堂的生意兴旺。

许多人喜欢去澡堂,特别是老人,泡个澡然后找个房间休息,再花两毛钱沏壶茶慢慢品,期间还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舒服极了。有趣的是,当年有的人去澡堂不花钱。原因是有些工厂没有澡堂,为了让工人享受到洗澡的福利就发澡票。这些澡票无疑成了家人的“共享财富”,这让没有这份“福气”的人看了既羡慕又嫉妒。

进入新时期,各方面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供热、独立卫生间,这两条基本的条件具备了,在家洗澡就不成问题。然而,还是有人喜欢去澡堂。前些日子去扬州,在一些巷子里时不时看到挂着澡堂牌子的门头,很小的门面,显得陈旧、简单。但扬州的朋友告知,生意还不错。老人去得多些,但也不乏年轻人。泡、搓、洗,“水包皮”特殊的含义,在这里会得到充分的解读。

现在洗浴中心几乎已经完全取代了原先的澡堂,其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说实话,已经没有了当年澡堂的痕迹和味道。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推陈出新,无可厚非。至于以往,偶尔能想起说起,也就足矣。

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王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