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批”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两周年工作纪实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绪山 罗凯燕 文/图
2023-08-31 07:50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2021年1月,深圳与汕头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核+副中心”牵手奏响“特区情”。2021年7月,深圳组建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选派75名干部,帮扶汕头三区一县13个镇,助力汕头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6月,结合新增任务,深圳增派19名干部入驻汕头,深入推进产业合作工作,开启帮扶协作新篇章。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成立两年来,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治理,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6亿元,提升了一批基层服务设施、谋划了一批富民强村产业、培育了一批乡村振兴人才、打造了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推动了一批深度协作事项,各项工作得到省、市领导多次批示肯定,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探索完善区域合作新模式作出了深圳贡献。

新近落成启用的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党群服务中心,重点服务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农民生活。

“这个农贸综合市场,惠及周边乡村4万群众,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东里村党支部书记陈喜鹏,见证了金灶镇东里农贸综合体从一片香蕉地里崛起到如今封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样是在金灶镇,正在建设中的特色果品交易中心、已改造完成的狮尾岭水厂等项目都是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的生动实践。

由深圳对口帮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中的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东里农贸综合体,落成后将惠及周边4万群众。

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最爱打卡点

8月2日,刚启用不久的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薄壳美食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行开幕仪式。盐灶薄壳米、熏鸭脯、甘草拖桃等盐鸿特色美食展销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寻味盐鸿”系列美食视频和“盐鸿美食地图打卡”也备受关注。

在汕头,像这样的党群中心正陆续启用。据介绍,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指挥部为11个对口帮扶镇,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镇级党群服务中心。与传统意义上的党群中心不同的是,改造提升后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各镇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中心、产品展销中心、电商直播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休闲运动中心,重点服务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农民生活。

负责盐鸿镇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的管理人员庄寒思告诉记者,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以来,每天人气爆棚,成为最受当地群众欢迎的打卡点和活动中心。

经过两年的努力,隆都镇古墟市、金灶镇东里农贸综合体等14个综合市场和金灶镇狮尾岭水厂等一大批基层服务设施在帮扶地区陆续建起,有效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极大地提升了镇域公共服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万科集团捐赠1.2亿元,为汕头援建9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幼儿园公办学位3000多个,可有效满足周边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深受群众称赞。不仅如此,今年7月,指挥部还启动了基层医院(卫生院)提能优效行动,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对口帮扶地区基层医院(卫生院)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深圳驻两英镇帮扶工作队在后方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对仙斗村淤塞河渠及老旧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老村焕发新面貌。

七成专项资金投向富民强村产业

在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后溪村,由深圳投入3000多万元支持建设的澄海狮头鹅产业城建设正酣。这一集养殖存栏、卤鹅制品加工、仓储物流、文化展示、消费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将推动当地打造百亿元级狮头鹅产业集群。隆都镇党委书记魏思超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百亿级的农业产业项目,其对周边农户和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力将是非常巨大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两年来,我们旗帜鲜明抓产业、谋项目,2022年的1.5亿元深圳专项资金,有七成投向产业。”指挥部指挥长周岸标向记者介绍产业振兴思路。据悉,澄海狮头鹅产业城、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金灶镇特色果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成并达产后,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增收260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300多个。

与此同时,指挥部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进阶换挡”计划,一批见效快、收入稳的扶村富民产业项目纷纷落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00多万元,力争今年底,66个收入不足15万元的村全部“出列”。“这是东盐村的第一个产业项目,由原来的老村委改建而来,不仅实现村民在家门口致富增收,还传承了非遗文化,帮助打响了成田粿品招牌,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谈起东盐村粿品工坊项目,成田镇东盐村党支部书记陈伟宏喜不自禁。

撂荒地(闲置地)整治“十百千计划”是指挥部开展的又一重点工作,共完成了5000多亩撂荒闲置地复耕复种,每年可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收益600多万元。在潮南区仙城镇老五乡白沙经联社,负责人姚泰伟对数百亩荒废了14年的土地今年迎来稻穗满田的巨大变化,尤为感慨。

此外,指挥部高度重视“圳品”培育,汕头目前已有22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圳驻莲华镇帮扶工作队出资出力帮助建设新楼村村史馆,依托极具地方建筑特色的古寨围屋打造而成,留住乡村文脉。

“千人培训计划”培育乡村振兴领军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今年4月,指挥部启动深圳对口帮扶汕头乡村振兴“千人培训计划”,通过开设营商环境、县域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乡村创业人才等培训班,分批组织汕头1300多名党员干部和创业人才到深圳交流学习,深受汕头干部群众好评。

汕头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阮韧介绍,五天的学习短暂而紧凑,既安排了理论学习,也安排了交流研讨和现场教学,课程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让学员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深圳模式,学习深圳经验,近距离感受深圳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深圳干部的敢闯敢为。

为提高农村基层“头雁”能力素质,助推乡村善治,指挥部还连续两年举办了“头雁领飞”培训班,组织13个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及下属各部门负责人、261名村支书到深圳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和实地考察,一批基层干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村镇实际,成为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领头雁”。此外,指挥部还联合腾讯举办“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组织汕头180名基层治理骨干参加培训,系统学习“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案例,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治理骨干。

“打擂台”创建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指挥部陆续开展了“乡村善治·你我同行”、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等活动,推动形成了党员包片联户、乡村学堂、积分制管理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走进潮阳区河溪镇湖东村,现代化灌溉设备、绿油油的田地、整洁的楼房、干净的村貌令人心旷神怡。深圳驻河溪镇工作队队员、湖东村第一书记冯凌华介绍,工作队在该村推行党员包片联户机制,分区划片明确党员职责任务,让党员身份亮出来、服务群众干起来、关键时刻站出来。

指挥部持续开展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制定了“3+1+N”任务体系,组织26个村参与创建,通过“擂台比武”,评出6个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湖东村的变化就是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的精彩缩影。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深圳对口帮扶汕头的南澳县云澳镇中柱村和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深圳驻成田镇帮扶工作队携手后方派出单位出资捐建东盐村潮汕粿品工坊,既传承非遗文化,又提供就业岗位。

深度协作全面铺开

8月1日,深圳汕头深度协作重点项目——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蔬菜区建成投入运营,设有精品菜、鲜菜、干货、菌菇类等五大交易区,入驻商家100多家,运营成熟后日均交易量将达到2000吨。该项目的建成启用,将填补区域市场空白,推动粤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也是深汕深度协作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深圳汕头两市认真落实深度协作框架协议,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在重大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面铺开。深圳与汕头开展深度协作以来,共落地产业合作项目33个,总投资369.3亿元,其中,竣工投产15个,总投资72.3亿元。

此外,深汕两地还开展多层次教育合作,推动深圳90所中小学校与汕头结对,每年各派105名老师交流学习,在培养优秀中小学校长、培育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开展全面帮扶。

吹响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冲锋号”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2月,深圳与汕头结成全面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吹响两地产业协作“冲锋号”。

指挥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结合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制定了“1+2+9”的行动方案,即:聚焦园区开发建设,一手抓营商,一手抓招商,大力实施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金保障、营商环境提升、金融赋能、智慧支撑、惠企护航、招商引资、市场开拓等九大工程,深化深圳与汕头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务实合作,将深圳产业、技术、资本、品牌、管理、服务等优势与汕头的资源、要素成本、土地空间等优势充分对接,为两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五个一批”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两周年工作纪实》)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绪山 罗凯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