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飞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人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呈现出人格迁徙的特征,他们的传统型人格正在向更具互联网气质的新型人格演化,批判、开放、创新是最具标签意义的三个维度。转型媒体人的人格演化不会是简单的线性进程,分裂、抗争、妥协一直伴随着新型人格的成长。
【关键词】转型媒体人 人格演化 批判性思维
随着媒介生态急剧变迁,从传统媒体人走向转型媒体人,是当下新闻从业人员的必然路径。转型不仅仅表征在新闻逻辑、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外显行为上,也映现在转型媒体人的内在人格上,他们的行为倾向、思维方式、个性风格逐渐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折射出从传统型人格向更具互联网气质的新型人格迁徙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人所特有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的统一,它体现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人的行为模式的持久、稳定的特质。一旦外在环境发生变迁,人格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置身于融合转型浪潮之中,无论态度主动还是被动,无论步伐快捷还是迟缓,媒体人总得跟着转型的大势向前走,不断刷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也不断调适内在的世界,使得自己的思维、性格、行为更契合互联网世界的媒介逻辑,转型媒体人的人格演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在性格、气质、能力、品格等维度都与传统媒体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在三个方面有着标签式的变化。
一、批判性人格的演化
批判性人格是媒体人转型期的一种典型的思维特征,并形成其与传统媒体人截然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其两大最显著的特征是反省与质疑。过去,传统媒体人自从业的第一天起就忙着跟在老记者、老编辑后面学习前辈积累下来的经验,老一代新闻人的知识,领导们的各类意见、指点,成为他们日常新闻实践的指南。在这种知识传承的环境中,虽然在一些具体的业务环节上,媒体内部也会有讨论和各种争议,但在大的新闻原则上,大胆的反省和质疑并不明显,传统的经验与规则,一般会被新人直接奉为圭臬。但是,转型媒体人生活在一个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时代,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多年的经验不灵了?为什么自己同样的辛苦付出却不为市场所接受?这些涉及传统的新闻传播基石的反省,逐渐让转型媒体人培育起质疑的习惯,尤其是转型实践带来的每一步的成效,更会让他们以批判的态度来叩问曾经的“经典教条”。互联网传播的效果量化,为每一次质疑、反思、研判都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使得转型媒体人在群体性的日常反省氛围中,锻炼出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从转型媒体人对待权威的态度上就可以感受出来。转型前的传统媒体人整体上保持对权威的尊敬与遵循。这个权威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资深的新闻前辈,他们的新闻阅历、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能够有效地释疑解惑、指引方向。而转型媒体人的尊重更多地转向了新的榜样,这个榜样可能比他们年轻,甚至可能没有太多的新闻经验,但是在短视频或者新媒体技术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并以此赢得了他们敬佩。榜样既是学习的对象,同时也是追赶的目标。正是在榜样的激励下,转型媒体人不断提升对互联网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逐渐适应新的媒介环境。
转型媒体人的批判性思维也体现在他们对自己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的质疑、否定、改造和解决上,尤其在问题的解决。随着转型的深入,转型媒体人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知识结构老化和业务经验陈旧的缺陷,开始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交流来补充互联网的知识,借助各种选题和业务找到自己互联网式的运营路径。他们不再把图文报道作为自己叙事的唯一方式,而是尝试短视频、H5、长图、无人机、微纪录片等全新的新闻样式,逐渐把可视化报道作为自己日常新闻表达的主要形式;他们不再把广告发布作为价值变现的唯一方式,而是探索通过活动执行、创意服务、社群运营等路径,把服务作为实现媒介价值的新型渠道。媒体转型人的自我否定和积极调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拓展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开放性人格的演化
开放性人格的演化主要体现出转型媒体人的内在气质特征。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内容生产和发布都体现出全维度的开放性,这种运行逻辑不断在洗礼转型媒体人,使得他们的气质逐渐退去封闭的狭隘。转型媒体人跳出出版周期、播出时段等束缚,不再受制于时空的限制,基本上24小时全天候发稿,移动化发稿。更重要的是,转型媒体人在信息采集、生产和发布上不再坚持唱“独角戏”,而是主动与用户合作,注重通过议程设置发动用户参与内容的生成和社交化的传播。在新媒体终端的建设上,转型媒体人逐渐摆脱简单搬运的初期做法,更为看重用户的点赞、评论和转化,把活跃度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内容的选择上,也摒弃了过去一些与同行“各自为战”“老死不相往来”的做法,而是能够包容各家媒体的产品在自己的终端上呈现,在传播渠道上更加开放,虽然传播了别人生产的内容,却提高了自己影响力。
在培育开放、包容性格的过程中,转型媒体人更加尊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始根据旨趣、爱好、经历等用户的特征梳理出不同的用户群,按照不同的方向去定制各具特色的内容与服务,以满足不同社群的共性需求。不同的终端属性不同、用户各异,转型媒体人不再是一个产品包打天下,而是注重量身定做,让不同的传播渠道散发不同的人格化气息。转型媒体人还重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尝试对自己的用户进行精确的画像,分析他们的兴趣、习惯,有针对性地分发产品,追求“千人千面”的传播效果。
转型媒体人的开放度也体现在跨界合作的意识和行动上。在移动终端的建设上,重视搭建开放式的平台,让政务机构、社会媒体、商业单位共同入驻,跨界整合产品资源,不仅仅停留在新闻渠道的层面,而是更主动地与公共服务部门紧密连接,构建一个融新闻、服务、政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平台。
三、创新性人格的演化
创新型人格是互联网对转型媒体人的一种重要的品质塑造。在媒体转型的路上,尽管每个人的性格原本并不相同,基础也各有特色,转型的起点差异较大,但是整体上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渐渐塑造出创新人格的特质。
传统的内容产品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转型媒体人始终把内容创新作为转型的基本功课,在新闻理念、生产流程、产品形态、分发方式上不断尝试新思路、研发新成果。他们从以报纸、电视为中心的“报网互动”走出,把“移动优先”作为媒体建设的新思路,打造适配媒介新生态的移动传播矩阵,构建起互联网媒体主导的传播新格局。在内容写作方面,他们致力于以创意来引领内容,通过新颖的产品设计来改善用户体验,成功地推出一些“现象级”的传播内容。尤其在重要的传播节点上,创意产品每每成为转型媒体人之间比拼的重点。在内容分发上,转型媒体人抛弃了习以为常的标准化传播,不断强化以大数据为用户画像、精准化推送为特点的新型传播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媒体转型,是转型媒体人认可的重要方法。新媒体技术曾经是传统媒体人的短板,严重制约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态势、理念更新和运营水平,这种被动的局面让转型媒体人充满了警醒。这些年他们不断加大技术装备、设备等硬件投入,提升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把技术作为媒体运营的基本支持。转型媒体人普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来构建底层业务架构,以数据管理为核心,在策、采、编、发全流程高效率贯通生产与传播,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协同指挥、流程检测等环节的紧密耦合。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大范围、高频率、多样式出现在转型媒体人的采编工作中,直播、无人机、机器人写作、VR/AR等技术助力内容产品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媒体的表现形式。
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也是转型媒体人努力的方向,出现了不少新思路、新举措。一些转型媒体人珍惜单位的创业政策,主动投身到新媒体的孵化、技术产品的研发、产业项目的运营中去,有的直接抛弃了原有的身份,完全接受互联网公司的创业模式。扁平化管理是转型媒体人较多实施的创新方式,他们打破原先的科层制管理架构,按照互联网的运营逻辑,重新设置组织路径,虽然涉及既有的利益,但大多数人平静接受了新的管理模式。转型媒体人正视传播格局的变化,以互联网传播指数为主要依据,创新绩效考评体系,借助日益精准的数据评价,有效解决了以前考核标准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带的问题。
四、撕裂与突破
“肯定人格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并不等于否认人格可能存在内在的冲突和不一致性。”转型媒体人在数字化的媒介生态中不断进行自我调适,这种变革必然带来媒体人群体的人格演化。毋庸讳言,这个过程无比地艰辛,不可能直线式前行。这是一个撕裂、突破与重生的过程。
在转型的过程中,转型媒体人一方面敏锐地感受到互联网世界的召唤,努力按互联网的传播特征来规训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通过人格的改造来重新塑造一个真正能够融入互联网世界的自己;另一方面,转型媒体人虽然意识到需要下决心与阻碍生产力的传统要素割裂,但传统的力量不会自行退场,而是不时在发挥作用,这种状况存在于转型媒体人每时每刻的新闻实践中,阻碍其新型人格的塑造,客观上会使人产生双面人格的分裂、抗争、妥协,撕裂了转型媒体人的日常世界,让其痛苦不堪,且难以轻松摆脱。这种状态有其内在的原因:一是旧有的人格不会自然隐退,需要在转型过程中痛下决心,努力摒弃其影响,直至破茧成蝶;二是转型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每个转型媒体人都不可能在利益的得失面前无动于衷;三是一个团队中总有一些人员因为年龄、资历、态度等因素落在转型队伍的后面,有的人甚至会非常抗拒,参差不齐的转型序列,必然会影响组织的转型文化。但是,应该承认,即使有各种冲突和不一致,转型媒体人的人格特征中的互联网气息只会越来越浓,虽然不同的个体会有程度上的差异,但是都会在不同的时期留下有价值的回报与印记。
作者江飞系《金陵晚报》总编辑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李诚 审核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