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王玥
嘉 宾:陶蕾韬(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一字之变,意味着从普及式发展到创新式发展
主持人: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意味着什么?
陶蕾韬: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举旗定向、凝心铸魂,说明了我国网信事业面临的时代要求、蕴含的发展规律。首先,一字之变,意味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道路引领。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不仅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的过程,更是指明了一种未来发展方向。其次,一字之变,意味着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网络大国意味着我们从空白开始,逐步建立起粗放式网信格局与体系,是从无到有打基础。而建设网络强国,则是在对网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全新高度后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以基础设施完善、核心技术攻关、自立自强步伐加快、信息化驱动引领等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的内在要求。最后,一字之变,意味着从普及式发展到创新式发展。网信事业的普及是为了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则是为了登上互联网新高地、引领新潮流。为了跟上时代,我们要拼建设、拼速度;而创新发展,则需要拼质量、拼领先。信息技术日益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成为大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网络强国科技创新,紧跟时代勇立潮头,就是我们面向时代的答卷,也是民族复兴的号角。
网络强国建设中,区域、城乡、产业之间差距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系统发展问题
主持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离网络强国还有多远,有哪些需要攻克的难题?
陶蕾韬:首先,相关政策、制度滞后。网信事业的发展一日千里,相关政策、制度制定亦需要加快速度,比如从2022年开始席卷全球的生成式AI相关技术,其支撑、监管、安全、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要懂网、知网、助网、管网,以更快、更好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其次,核心技术创新自主性不强。我国网信事业起步较晚,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不仅周期长,对资金需求巨大,更是对技术迭代极为敏感。因此,现阶段我国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仍“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努力克服核心技术创新自主性不强的问题、努力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最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科技差距明显,即使在一些大城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也存在着建设不完善、不均衡的问题。广大西部地区、农村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数字鸿沟。网络强国建设中,区域、城乡、产业之间差距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系统发展问题。
深圳的活力在于企业,广大互联网企业更要成为深圳助力网络强国建设的带头力量、核心力量
主持人:如何建设网络强国,深圳在这方面如何先行示范?
陶蕾韬:首先,深圳要成为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新政策、新标准的“试验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不仅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更要成为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各项新政策、新标准的“试验田”。为此,深圳要加快各级各类新政策、新标准的试点,政府、企业、社会要协同一致,让新政策、新标准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去落地,在实践中接受评估,在实践中进行修正。
其次,深圳要成为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创新的“探路者”。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才有未来。深圳在助力建设网络强国的进程中,要始终把思想创新、方法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植根于各项工作中,用足用好政策、平台等优势,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再次,深圳要成为网络信息科技成果转化的“排头兵”。深圳的活力在于企业,广大互联网企业更要成为深圳助力网络强国建设的带头力量、核心力量。深圳要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高新企业要继续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转化导向,加快网络信息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整合产业生态链,促进技术创新及多方战略合作,形成技术联合优势,促生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网络信息科技转化“深圳模板”,为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深圳贡献。
最后,深圳要成为网络信息科技人才培养的“桥头堡”。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网信时代,深圳要为人才提供更好的技术发展环境、更优质的生活保障机制,努力打造一批网络科技创新型人才,让网络信息科技人才“留得下”“敢创新”“练内功”“拼一流”。
(原标题《如何建设网络强国》)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双节同庆,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也祝大家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倒计时!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即将上演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当指尖的韵律与湾区的脉搏同频共振,当拼搏的精神为梦想插上翅膀,一场充满爱与力量的公益盛宴即将温暖来袭!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以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为主题,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 14:00 - 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 98 号福田中学演艺中心温情奏响! 还有1天,这场酝酿数月的公益盛典即将与湾区相遇。“指尖跃动” 撞上 “拼搏梦想”,不止是演出,更是无数爱心与坚持织就的温暖约定,众多单位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手语歌等艺术形式,搭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爱与希望。在此次音乐会前期筹备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热忱:有人放下忙碌对接支持,有人携专业赋能舞台,还有一群身影忙前忙后,见细节落地时眼里满是光 —— 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心同行。 走过湾区,见过参演者反复校准手语的专注,也见过他们眼中的自信光芒。他们用不同方式追光,却都在证明 “平凡亦有光芒”,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让每个努力的人被看见,让每个梦想被听见,让 “公平与尊重” 成为可触摸的温暖。 这场满含温暖与爱心的音乐会期盼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指尖的艺术,更是拼搏的梦想;听到的是无声的心声,更是公益的回响 —— 您的到场,就是对 “尊重每一份价值” 的最好回应。 如果您也怀揣着关爱之情,渴望感受这份特殊的温暖与力量,那就赶紧搜索 “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 公众号,报名来到现场吧!让我们一同在福田中学演艺中心,见证指尖的跃动,感受湾区的和声,为梦想插上翅膀,让爱与温暖在这个秋日,洒满每一个角落。
党员市集暖民心 岗厦邻里共赴双节之约 9月26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岗厦社区党委、妇联、关工委的支持下,社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主题游园会,匠心打造“民生微实事”——“月满岗厦·情浓邻里”党员服务市集暨中秋国庆邻里节活动。本次活动从“微”处着手,在服务上见实效,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献上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节日盛宴。 在“党员服务市集”活动中,“书记面对面”摊位备受居民关注。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接待,耐心倾听并记录居民诉求。一位长者反映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老年人结队互助。文书记表示今后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开设更多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老年合唱团,定期安排网格员探访服务。书记的积极回应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书记亲自听诉求,还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幸福放在首位,希望通过“书记面对面”活动,为居民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融合,让党群成为居民温暖的家。 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众多实际、便捷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也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今后,岗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文化”工作模式,把党员服务市集打造为常态化惠民平台,让民生微实事更好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