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问答|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赵鑫
2022-12-20 10:41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准确理解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内涵和决策部署,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塑我国产业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赵 鑫

嘉 宾:刘慧琼(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持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义何在?

刘慧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形成优质多样化的产业供给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高效的产业供给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要求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优质高效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待提升

主持人: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刘慧琼:一是产业基础能力较弱。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尤其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基础软件等配套领域的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得优势。

二是产业链控制力较弱。我国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生态、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制约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数字产业传统产业融合不充分。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基础薄弱,多数仍停留在信息化初级阶段,数字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政策供给力度不足,对其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大限制。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投资回报周期长且结果带有极大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缺乏研发升级的动力。

筑牢实体经济之基、强化创新驱动之本、激发市场主体之力

主持人: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应该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刘慧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筑牢实体经济之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做实做优做强制造业,夯实大国制造的基础。在继续做大制造业总规模的基础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发展更加稳步。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创新驱动之本。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是科技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攻坚“卡脖子”难题,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大战略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支持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涌现提前做好战略布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激发市场主体之力。培育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产业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举措。一是加强政策保障。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的关切,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二是以“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的行政负担。三是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持久的激励。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健全清算注销制度等,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原标题《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赵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